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冯继锋教授:滤泡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 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

2022-05-10 20:28:1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整理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滤泡性淋巴瘤(F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较常见的类型。FL老年患者居多,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极少见,且男性多于女性,中位发病年龄在60-65岁。随着医疗水平进步,FL的生存率已得到显著改善。然而,仍有20%患者预后不良,在初次治疗2年内发生进展和复发,5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仅有60%。在2022年4月14-17日线上举办的2021中国肿瘤学大会(CCO)上,江苏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总结分享了FL治疗进展,小编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FL预后因素相关进展

冯继锋教授提到,目前FLIPI、FLIPI2在高危患者识别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的预后风险模型(如m7-FLIPI、PRIMA-PI、23基因表达谱、POD24-PI、FLEX、BioFLIPI等)正在探索中。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诸多预后参数的应用受到挑战。例如:PRIMA-PI模型不能预测接受R2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患者的预后,而接受R2治疗FL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取决于一线治疗后是否能够达到完全缓解(CR),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有无贫血,与FLIPI和FLIP12无关;23基因模型在用于预测以苯达莫司汀为基础治疗患者的预后时,高危患者的预后反而优于低危患者;m7-FLIPI模型不能预测以奥妥珠单抗或苯达莫司汀为基础的方案的患者预后。


2020 ASH会议上的一项报道表明,EZH2基因表达信号可预测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EZH2突变患者在R-CHO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强的松)/R-CVP(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方案治疗中获益较大,而EZH2基因未突变患者BR方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PFS更长。此外,FOLL12研究对比了FL一线免疫化疗后基于PET/MRD反应的维持治疗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的可行性,这是基于FL预后相关风险因素选择治疗手段的首次重要尝试之一。该研究结果表明,多个时间点的MRD(+)与随后几个月的高复发风险和更差的PFS相关,诱导治疗结束时,骨髓中MRD(+)预示着更低的4年PFS率。


一线FL治疗进展

在FL一线治疗上,不同分期的FL治疗目标不同。对于1-2级FL患者,早期(I-II期)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为治愈,晚期(III-IV期)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为延缓进展。目前来说,抗CD20单抗仍是FL一线治疗的基石。对于FL一线治疗方案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案的优化。


一项有关于BR vs R-CVP/R-CHOP方案治疗惰性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与R-CVP/R-CHOP相比,BR可改善患者总生存。一项全球性、随机开放性III期临床研究(RELEVANCE)6年随访结果表明,R2与R-chemo(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之间的PFS和OS均无显著差异,提示R2无化疗方案可替代R-chemo。一项III期随机研究(PRIMA)10年随访结果表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后患者PFS显著延长(10.5年 vs 4.1年,P<0.0001),该研究结果提示了维持治疗在FL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FL一线治疗的基石,抗CD20单抗治疗方案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呢?一项由全球开展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GALLIUM)结果表明,与R-chemo相比,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惰性NHL患者的PFS和至下次治疗时间(TTNT)。一项有关奥妥珠单抗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初诊高肿瘤负荷FL的II期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后CR率达95%,总缓解率(ORR)达96%,中位随访25个月,预估2年PFS率为96%。进一步的,有研究探索了奥妥珠单抗联合维奈克拉在高肿瘤负荷FL患者一线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治疗结束时,CR率达73.2%,ORR达92.9%,中位随访20.9个月,2年总生存期(OS)率为94.4%,2年PFS率为85.8%。


复发难治FL(R/R FL)治疗进展

冯继锋教授提到,目前有关于R/R FL的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新药研究上,例如新型抗CD20单抗、免疫调节剂、双特异性抗体以及CAR-T等。一项关于奥妥珠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用于R/R FL治疗的I/II期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结束时ORR达100%,CR/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率达75%,中位随访17.7个月,2年PFS率为74%。此外,PD-L1+奥妥珠单抗+来那度胺三药联合治疗R/R FL的Ib/II期研究结果显示,在诱导治疗结束时CR率达71.9%,3年PFS率为68.4%,3年OS率为90%。


Mosunetuzumab(Mosun)是一种CD20/CD3双特异性IgG1抗体,可以重新定向于T细胞,进而清除肿瘤B细胞。一项关于Mosun联合来那度胺治疗既往接受过≥1种免疫化疗方案的R/R FL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为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6%,且均为1-2级,发生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给药后1天,中位持续时间为3天,所有CRS均已得到解决,且无不良事件导致mosun停药。该研究结果提示,Mosun联合来那度胺方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Tisagenlecleucel是一种抗CD19 CAR-T细胞疗法。一项关于Tisagenlecleucel在高危R/R FL患者中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ORR达86.2%,CR率达69.1%,达到CR患者,12个月PFS率为85.5%,预估9个月疾病控制率(DOR)为86.5%。


总结

冯继锋教授最后总结到,FL是一类强异质性的惰性淋巴瘤,对患者进行特异性风险分层有助于患者选择更合适治疗方案进而提高疗效、减少早期进展或复发。目前看来,FL一线治疗方案相对成熟,新方案(如R2无化疗方案、奥妥珠单抗)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FL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R FL患者仍旧是目前FL治疗难点,如何有效治疗R/R患者,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存期尚在探索中。


简介.pn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