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会议速递 | 中外思维大碰撞,助力MM规范化诊疗

2022-05-10 09:52:22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浆细胞血液恶性肿瘤,占所有血液肿瘤的10%~15%。尽管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MM患者的缓解时间及生存期有所延长,但仍旧无法治愈,大多数患者仍旧会出现复发,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治疗方案有限,患者预后较差。为加深对MM诊疗的理解,进一步加强对MM患者的管理,多发性骨髓瘤规范化诊疗中外交流系列会首场会议于2022年4月26日成功举办。

 

此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夏忠军教授担任主席;诺拉公主肿瘤中心的Ihab Hemaidi教授、香港大学詹楚生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朱知梅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韵教授担任讲者;上海长征医院姜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韩晓雁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屈晓燕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对MM尤其是RRMM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01.png


推进RRMM患者管理


02.png


本环节由诺拉公主肿瘤中心的Ihab Hemaidi教授分享了题为《Relapsed and/or Refractory Myeloma management》的演讲。Ihab Hemaidi教授主要介绍了MM的诊断、RRMM患者的治疗管理以及相关案例分享。他指出MM主要通过检测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比例、血清M蛋白含量以及相关器官及组织的损害进行诊断。改善一线治疗可以提高MM患者的生存率。


此外,Ihab Hemaidi教授介绍了RRMM的治疗,如下图所示,ESMO指南中详细说明了基于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和达雷妥尤单抗一线治疗MM患者难治或复发后的二线选择(1)。随后Ihab教授指出微小残留病变(MRD)可以预测MM患者的预后。一项荟萃研究显示(2)MRD阴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MRD阳性患者。


3.png


图1 基于三种不同一线治疗后难治或复发的二线治疗选择

 

解读新诊断MM治疗模式演变

 

04.png


接下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韵教授分享了题为《新诊断MM治疗模式的演变》的演讲。王韵教授主要介绍了MM的现有治疗方法和挑战、治疗策略的演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MM目前虽然不能完全治愈,但是可以通过治疗延长生存期。目前MM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小分子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单克隆抗体以及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等。ESMO指南指出,对于适合移植和高剂量治疗的新诊断MM患者,需要先进行诱导治疗,随后进行移植并使用来那度胺维持治疗,不适合移植的患者需使用三药或四药联合治疗方案。


随后王韵教授介绍了使用CD38单克隆抗体联合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或KRd(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在新诊断MM患者的两项临床试验,并对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SMM)患者的诊疗方式进行了讨论,即针对SMM患者,一般不需要主动治疗,而高危SMM(满足其中一个:M蛋白≥20g/L,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20%,游离轻链检测κ/λ≥20)需要治疗,一般选择来那度胺或者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其他情况需等待观察。

 

盘点MM治疗进展


05.png


随后香港大学詹楚生教授分享了题为《MM治疗进展》的演讲。詹楚生教授主要介绍了MM的治疗目标以及未来检测和治疗方向。在MM预后相关因素分析中,詹教授之前的研究(3)表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是独立于国际分期系统(ISS)的预后因素。另外一项研究(4)表明,完全缓解(CR)/接近完全缓解(nCR)预示着良好的生存期。Bart Barlogie的一项研究表明(5),与治疗开始后3年内未达到CR,尤其是达到但随后失去CR的患者相比,持续性CR患者显著延长了生存期。另外一项多变量分析研究表明(6),ISS I/II期患者移植后,CR持续时间≥24个月是OS和无事件生存期的有利预后因素。此外,在MM预后的关键因素MRD的检测中,FDG PET-CT是一个比较好的成像方法,但对一些弥漫性疾病不敏感。为进一步提高MRD的检测水平,研究者进行了C11-Ac在MM成像诊断的研究(7),结果表明对于弥漫性和症状性MM患者,C11-Ac相比FDG PET-CT显示出显著的增量值(84.6% vs 57.7%)。


此外,免疫疗法给MM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其中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细胞疗法不断获得突破。bb2121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RR高达95.5%,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CR达50%,中位PFS是11.8个月,对于晚期患者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结果。JNJ-4528的CARTITUDE-1研究显示总缓解率(ORR)达10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达97%,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达86%,并已在美国和欧盟获批孤儿药资格。


目前,MM仍然有较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特别是患者容易复发耐药,未来需开发更多新型药物,追求更深层次缓解,延长生存期。

 

免疫治疗推动RRMM治疗进展


06.png


随后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朱知梅教授分享了题为《RRMM治疗进展以及免疫治疗》的演讲。朱知梅教授主要介绍了RRMM的治疗方式。研究显示(8),只有不到10%的中国MM患者在一线治疗后获得了持续性缓解,而30%的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之后出现了复发。RRMM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不仅要考虑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也要考虑患者本身的生存期待以及治疗负担,同时还要考虑药物性价比以及耐受性。


关于国际和国内指南对RRMM治疗的建议,如表1所示,CD38单克隆抗体获得了指南的一致推荐。

 

表1 MM治疗指南对RRMM患者的治疗建议

7.png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显示(9),对于首次复发的MM患者来说,治疗目标是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并延长生存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可选择3-4个药物与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或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或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IKEMA、CANDOR和POLLUX等研究的早期结论表明,联合CD38单克隆抗体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因治疗相关性不良事件导致的停药率。


对于二次或者多次复发的MM患者来说,治疗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最大可能缓解。如下图,IMWG指南(10)推荐了不同的治疗选择,需根据患者复发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8.png

图2 IMWG指南对首次或二次复发MM患者的治疗建议

 

目前管理RRMM极具挑战,除了单克隆抗体之外,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和CAR-T疗法等在RRMM患者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总结


最后,夏忠军教授进行会议总结,对与会专家的精心准备表示感谢,也希望随着新药出现,多发性骨髓瘤的整体疗效大幅度提高。会议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中圆满结束!

 

*Isatuximab尚未在中国获批

审批号:MAT-CN-2207986

参考文献

1. Nikhil C Munshi et al. (2017). JAMA Oncol. 3(1):28-35.

2. Annals of Oncology 2021 32309-322DOI: (10.1016/j.annonc.2020.11.014).

3. Chor Sang Chim et al. (2015). Eur J Haematol. 94(4):330-5.

4. Chor Sang Chim et al. (2012). J Hematol Oncol. 5:28.

5. Bart Barlogie et al. (2008). Cancer. 113(2):355-9.

6. Chor Sang Chim et al. (2014). Hematol Oncol. 32(4):205-11.

7. Chor Sang Chim et al. (2014). J Nucl Med. 55(5):749-52.

8. CancerMPact® Treatment Architecture Multiple Myeloma, China. 2020.

9.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J].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5):341-346.

10. Moreau P, et al. Lancet 2021;22:e105–18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