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一文总结:消化科可能遇到的罕见病

2022-05-05 10:07:01来源:医脉通阅读:15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据报道,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约有7000种,我国约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20万。罕见病普遍具有遗传性、儿童期起病、病情严重等特点,由于“罕见”,这些疾病往往流行病学数据缺乏,诊断治疗手段有限,从确诊到治疗难度大,漏误诊率高。罕见病群体需要被更多人看到和关注。


消化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有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背后有一小部分是由罕见或少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极难识别,但致残率和致死率高。认识罕见和少见消化系统疾病,对于更好地鉴别诊断消化系统症状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特汇总消化科可能遇到的4种罕见病,以飨各位同道。


波伊茨-耶格综合征


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也称黑斑息肉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类伴有黏膜、皮肤色素沉着的全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病。该疾病会增加发生胃肠道和非胃肠道癌症的风险,患者常伴发生殖系统和其他许多的器官的良性或恶性肿瘤。


PJS发病率约1/200000,患病率1/200000~1/8000,其发病可能与患者生存的地理环境有关,与性别和种族关系不密切。

 

临床表现:PJS特征性表现为皮肤黏膜色素斑和胃肠道多发息肉。色素沉着幼年即可出现,通常发生在2岁前,见于95%以上的患者。色素沉着可呈褐色、棕褐色、灰色和蓝色等,多见于口唇及其四周、颊部、面部、手指皮肤,偶见于肠黏膜。胃肠道息肉多发生在11~13岁,见于88%~100%的患者,可发生在整个胃肠道,以小肠多见,其次是结肠和胃。


图1PJS诊疗流程.png

图1  PJS诊疗流程


图2PJS治疗流程.png

图2  PJS治疗流程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是一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因基因突变导致胆汁排泌障碍,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可发展为肝衰竭


根据致病基因不同,PFIC主要分为3型——PFIC-1型、PFIC-2型和PFIC-3型。PFIC-1和PFIC-2型发病率1/100000~1/50000。


临床表现:PFIC典型临床表现为黄疸和皮肤瘙痒。其他症状包括身材矮小、青春期发育落后等发育迟缓表现,胆囊结石,脂肪吸收障碍所致的脂肪泻,肝脾肿大,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所致佝偻病、骨龄延迟、干眼症、凝血障碍和神经肌肉病变等症状。


图3PFIC诊疗流程.png

Tbil,总胆红素;Dbil,结合胆红素;TBA,总胆汁酸;ALT,谷丙转氨酶;GGT,谷氨酰转肽酶

图3  PFIC诊疗流程

图4PFIC治疗流程.png

图4  PFIC诊疗流程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EBAS)是由于合成两种主要胆汁酸所必需的酶存在遗传缺陷,而导致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EBAS是一类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


临床表现:IEBA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常出现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如佝偻病等。


图5IEBAS诊疗流程.png

图5  IEBAS诊疗流程


图6IEBAS治疗流程.png

图6  IEBAS治疗流程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CMUSE)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罕见的小肠溃疡性疾病。


CMUSE为仅累及小肠的反复发作的多发浅表溃疡和肠腔硬化狭窄。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黑便、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其病理特征为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浅表溃疡。影像学结合小肠镜检查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较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发生依赖,对于糖皮质激素依赖或无效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肠内营养亦有一定疗效,生物制剂的疗效尚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国际罕见病日:我国罕见病患者约2000万人 每年新增超20万人.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003737971912425&wfr=spider&for=pc

[2] 张抒扬,赵玉沛.罕见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261-274.

[3]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

[4] 张佳琳, 孙菁. 隐源性多灶性溃疡性狭窄性小肠炎的研究进展[J]. 中华消化杂志, 2020, 40(8):3.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