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2 16:48:51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57岁女性,
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下体重波动、运动时疲劳、记忆力下降,且会突然出现过敏和食物不耐受,表现为面部和颈部周围瘙痒;还可能出现关节和骨骼疼痛、
常规检查无显著异常,血钾3.7 mmol/L(参考范围3.5-5.2 mmol/L)、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90 mL/min/1.73 m2。
鉴于患者有顽固性高血压,因此建议筛查
什么是原醛症?
原醛症也称为Conn综合征,其特征是醛固酮分泌增多,尽管肾素分泌受到抑制,但通常患者会伴有高血压。
具体来说,原醛症是指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和低血钾(血钾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低)。
通常情况下,在血容量减少时,肾素会刺激醛固酮分泌以增加钠重吸收并促进血容量扩张。然而,在原醛症患者中,醛固酮的产生独立于肾素(如涉及一个或两个肾上腺的醛固酮分泌腺瘤或增生)。肾素水平受到抑制,醛固酮水平则会增加钠的重吸收并导致高血压,如图1所示。由于钾排泄和肾钠重吸收相结合,患者可能会出现低钾血症、相关肌肉
图1 原醛症的病理生理学
原醛症的流行病学
原醛症是高血压中最常见的,可进行特异性治疗,且可治愈的病因。近期研究显示,在我国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中(1020例),至少有4%的患者与原醛症相关。
近日,发表的《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出、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见》则指出,原醛症在高血压中的患病率为4%~13%,是十分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常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更易于引起
醛固酮分泌瘤(APA)、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是其最常见的类型;高血压、低血钾和肾上腺肿瘤或增生是典型原醛症的重要临床表现,但低血钾和肾上腺CT的阳性报告率均不足50%,因此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警惕原醛症的可能性。
原醛症为什么容易漏诊?
由于传统上认为原醛症比较罕见,且通常不建议对无低钾血症或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因此较易误诊。
此外,原醛症可表现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可从高血压前期(120-130/80-89 mmHg)到难治性高血压。既往认为低钾血症是原醛症的基本特征,但目前认为仅少数患者有低钾血症。我国研究认为仅17.5%的原醛症患者可能出现低钾血症。
为什么原醛症筛查如此重要?
醛固酮过多可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其是导致心肌肥厚、
原醛症确诊后,可通过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如
原醛症该如何诊断?
图2 原醛症诊疗及分型定侧流程图
我国《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推荐,对以下人群进行原醛症筛查:
①持续性高血压(>150/100 mmHg)患者;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包括利尿剂)无法控制血压(> 140/90 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②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的患者;
③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
④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
⑤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⑥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的患者。
《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出、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见》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均推荐,将
当高血压合并
ARR会受到多种降压药物的影响,建议在进行筛查前换成无影响的高血压药物。筛查当日,应在起床走动两小时后采血,并在采血前静坐15min。
表1 ARR的影响因素
表2 原醛症筛查及确诊前建议使用的降压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肾病患者的肾素水平下降,肾血管疾病患者的肾素则升高,从而影响ARR准确性,使原醛症诊断复杂化。
对于ARR阳性患者,推荐进行≥1种确诊试验以明确诊断,不建议在明确诊断前直接进行疾病亚型分类(醛固酮瘤、特醛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癌及异位醛固酮分泌瘤)。目前主要有4种确诊试验,包括口服高钠饮食、
对于合并自发性低钾血症、血浆肾素水平低于可检测水平且醛固酮>20 ng/dl的患者,建议直接诊断原醛症而无需进行额外的确诊试验。
如何治疗原醛症?
原醛症确诊后,临床医生会建议大多数患者进行肾上腺CT和肾上腺静脉采血,以明确单侧或双侧疾病。
单侧PA的患者原则上首选
未分型、不耐受/不愿意进行手术的单侧患者,以及双侧病变患者,应进行螺内酯治疗,必要时可联合CCB、ARB等其他降压药物。如不耐受螺内酯,可替换为依普利酮或阿米
患者结局
根据患者情况,医生建议其进行ARR检查,并在检测前将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转换为
检测示,患者的血浆醛固酮为377 pmol/L(参考范围70-1090 pmol/L);直接肾素为4.2 mU/L(参考范围4.4-46.0 mU/L),ARR升高至90 pmol/L:mU/L。
坐位生理盐水试验证实患者为原醛症,肾上腺CT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测结果均符合双侧肾上腺疾病特征。
遂为患者处方螺内酯单药治疗37.5 mg/d,经治疗后血压<130/80 mmHg。
参考资料:
[1]Kay Weng Choy, Peter J Fuller,Grant Russell, et al. Primary aldosteronism.BMJ 2022;377:e065250. doi: 10.1136/bmj-2021-065250.
[2]国家卫生健康委高血压诊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检出、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见[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1, 29(6): 508-518.
[3]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治疗的专家共识(2020版)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0, 36 (09): 72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