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新进展,新启示——共享慢性白血病及MDS/MPN专场学术盛宴 | 2022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

2022-05-12 18:35:22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2年白血病·淋巴瘤高峰论坛——慢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专场于2022年4月30日下午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齐聚云端,分享慢性白血病和MDS/MPN的最新进展,探讨新型治疗手段的临床应用,盘点白血病领域的难点和突破,为中国临床肿瘤医生带来一场精彩而丰富的学术盛宴。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治疗反应与结局预测


会议伊始,在北京协和医院段明辉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刘兵城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江倩教授从临床和分子遗传学因素、社会人口学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联合等方面详细阐述了预测慢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反应与结局的因素。


11.png

段明辉教授和刘兵城教授主持环节

  

江倩教授强调,ELTS评分、BCR-ABL转录本类型以及社会经济地位均与患者治疗反应和结局具有相关性,将ELTS评分和社会人口学因素等联合能更好地预测患者治疗反应与结局。与治疗反应相关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水平、ELTS中高危、农村户籍、白细胞≥120×109/L、血红蛋白<115g/L和伊马替尼治疗,合理选择TKI,对高危患者加强管理,可改善治疗反应与结局。

 

22.png

江倩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杜新教授进行了点评,CML已经从肿瘤转变为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长期生存,需要格外关注的正是极少数结局很差的患者,江教授开展改善预测效能的研究极具开拓性、前瞻性和国际视野。


33.png

杜新教授点评环节

 

加速/急变期CML新进展


随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和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刘利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苏宁教授围绕加速/急变期CML的诊断、流行病学、驱动因素和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做了详尽介绍。


44.png

王景文教授和刘利教授主持环节

 

陈苏宁教授指出,进展期CML诊断标准不一,原始细胞<20%是划分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更好的界值;随着TKI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二代TKI的一线或早期使用,进展期CML的发生率有逐渐降低趋势;进展期CML驱动因素包括细胞遗传学因素和基因突变因素,孤立或携带3q26.2,-7/7q-,i(17q)等复杂Ph阳性附加染色体异常对预后影响更大,加速/急变期CML常见的突变基因为ABL1、ASXL1、RUNX1、BCOR等;首诊加速期CML对TKI疗效反应好,TKI联合化疗治疗急变期CML优于单药,进展期接受移植的患者生存明显劣于慢性期移植的患者。


55.png

陈苏宁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甘肃省肿瘤医院崔杰教授参与了讨论并提出,CML进展后,染色体检测和基因检测显示费城染色体阳性、基因突变,预后比较差,初诊时也应关注相关的基因突变。


66.png

崔杰教授点评环节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治疗进展


接着,在北京协和医院庄俊玲教授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姚红霞教授的主持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卫教授深入剖析了一线、高危、复发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进展。


77.png

庄俊玲教授和姚红霞教授主持环节

 

徐卫教授提到,伊布替尼+维奈克拉可为一线CLL患者提供深度、持久缓解,通过二者固定周期治疗获得MRD阴性的患者有望实现功能性治愈(TFR);伴TP53突变,del(17p)等高危CLL患者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优化,如靶向药物联合或新型药物治疗都是未来可以探索的方向;以新药为基础的方案在R/R CLL患者中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疗效。


88.png

徐卫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朱宏丽教授进行了点评并就高龄或超高龄老年CLL患者的治疗选择和适合免疫化疗的CLL患者人群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99.png

朱宏丽教授点评环节


MDS预后进展(2021)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瑞滨教授的主持下,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常春康教授就MDS预后进展(2021)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1010.png

杨林花教授和黄瑞滨教授主持环节

 

常春康教授指出,MDS预后积分系统由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发展到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R)和WHO预后积分系统(WPSS),但在MDS分子时代一直没有合理的以分子生物学为导向的预后积分系统,以IPSS-R结合分子遗传学,使用AI进行个体化积分预测可能是新预后积分系统探索的方向。MDS的治疗目标是提高外周血的价值和改变疾病进展的进程,围绕分子生物学标记的靶向药物结合移植是目前治疗的优选。


1111.png

常春康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谈到,未来亟待解决地是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移植的整体水平,并针对中危-1年轻MDS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


1212.png

赖永榕教授点评环节

 

克隆性造血:现况与挑战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吴广胜教授和首都儿科研究所师晓东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从克隆性造血的意义、表现、伦理学问题以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全面描述了克隆性造血的现况与挑战。


1313.png

吴广胜教授和师晓东教授主持环节

 

肖志坚教授表示,克隆性造血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前兆,与非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也有相关性。在无症状的健康人中也有克隆性造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克隆性造血也随之增加,但不一定会演变成疾病。克隆性造血面临诸多挑战,如对正常人群进行克隆性造血的基因检测牵涉到伦理学等问题,克隆性造血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和CAR-T细胞治疗的疗效等。


1414.png

肖志坚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顾康生教授参与讨论并请教了无症状的健康人检测出克隆性造血如何与患者沟通的问题。


1515.png

顾康生教授点评环节


ABL激酶区与T315I突变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罗建民教授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方美云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曹志坚教授以4个病例引出CML伴T315I突变、Ph+ ALL伴T315I突变、ABL激酶区突变的检测、非ABL依赖性耐药等话题。


1616.png

罗建民教授和方美云教授主持环节

 

曹志坚教授总结到,BCR-ABL1激酶区突变是一二代TKI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的与临床治疗相关的常见突变位点有Y253H、E255K/V、V299/L、T315I/A、F317V/C/L/I、F359/V/C。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检测了486例患者,常见突变位点为T315I、Q333K、F317、M351、F359、V299、Y253H,第3代TKI治疗伴T315I突变的CML和Ph+ ALL安全有效,而突变检测方法的进步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敏感性,更早识别T315I突变,并为治疗提供评价依据。


1717.png

曹志坚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白晓川教授进行了点评,在CML和Ph+ ALL的治疗过程中,耐药比较常见,主要涉及的BCR-ABL依赖性耐药和非BCR-ABL依赖性耐药都是学术界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


1818.png

白晓川教授点评环节

 

CLL一线有时限性治疗进展


山东省立医院王欣教授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沈建箴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就CLL一线有时限性治疗进展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1919.png

王欣教授和沈建箴教授主持环节

 

赵东陆教授强调,CLL的治疗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已经进入了全新时代,新药时代下仍需进一步发展新药联合的有限疗程治疗,目前不同新药的联合有时限治疗的探索已取得良好的疗效:CLL14研究中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固定疗程治疗初治CLL PFS更优,4年PFS为74%,Glow研究中伊布替尼+维奈克拉一线治疗老年CLL外周血MRD阴性率达54.7%且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2个月仍维持MRD阴性,Captivate研究固定疗程队列中伊布替尼+维奈克拉一线治疗CLL实现深度持久缓解,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可获得较好的PFS,SEQUOIA研究D臂中泽布替尼+维奈克拉一线治疗TP53异常的CLL复合完全缓解率为13.9%,BTK抑制剂+维奈克拉+奥妥珠单抗三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CLL可以带来持续的深度缓解,新方法、新策略的持续探索值得期待。


2020.png

赵东陆教授进行专题报告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汤爱平教授首先点评到,靶向药物的问世确实改变了CLL患者治疗选择和疗效,随后深入讨论了CLL患者年龄界限、体能状态的评估和BTK抑制剂的选择等问题。


2121.png

汤爱平教授点评环节

 

会议总结


最后,王欣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慢性白血病及MDS/MPN专场针对慢性白血病和MDS/MPN的研究进展等进行了一系列专题讲座,各肿瘤同道共享学术盛宴,收获颇丰。希望通过此次讲座,大家携手共进,提高慢性白血病和MDS/MPN诊疗水平,在血液学探索与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以期为慢性白血病和MDS/MPN的未来寻找新方向、新启示。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