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3 22:06:53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2022年4月30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主办,哈尔滨
隔离不隔学术,疫情之下各方聚力,众多知名专家齐聚一堂为我国血液肿瘤自体移植领域献上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医脉通特整理本次专场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开辟视野,纵览自体移植大数据应用现状及前景
在北京协和医院张薇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胡亮钉教授共同主持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小沛教授进行了精彩分享。
会议主持
王小沛教授就自体移植大数据主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据统计,2021年全国29个省市总计上报5221例自体
王小沛教授作报告
随后王小沛教授分享了淋巴瘤和骨髓瘤的ASCT数据分析结果,淋巴瘤、骨髓瘤使用率分别为2.4%、11.3%,他之后就疾病特点、ASCT使用情况、男女比例、地区分布、预处理方案等进行了一一说明,最后对项目参与机构和人员表达了感谢。
点评嘉宾
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白海教授针对王小沛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表示在新药涌现的时代,ASCT仍然是目前能够治愈淋巴瘤等血液肿瘤的重要手段。本次王小沛教授的分享对于推动我国ASCT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临床医生的治疗选择提供了指导意见。
扎根临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外周
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任汉云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中兴教授共同主持下,高博医疗集团上海闸新医院王椿教授作了精彩报告。
会议主持
王椿教授就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话题分享了体会。王椿教授以一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为例展开讲述,查阅资料发现,该类患者使用一线方案5年生存率约30%,CR1时选择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挽救,可以提高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随后王椿教授分享了该患者既往治疗过程及入院后相关检查结果。
王椿教授作报告
患者经过多线治疗后病情仍然持续进展。经过查阅资料并结合临床实践,决定采用异基因HSCT进行治疗。随后王椿教授详细讲述了该患者移植的预处理及后续治疗方案,移植后评估结果显示患者血象恢复、淋巴结未及肿大等。随访期有复发情况,行淋巴瘤切除术,后行长效
点评嘉宾
湖北省肿瘤医院吴辉菁教授对王椿教授的病例分享作了精彩点评。她表示目前临床上部分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极差,治疗比较棘手,并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段的推荐是否能够前移与王椿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案如何抉择?
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朱尊民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润铭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王志国教授作了精彩报告。
会议主持
王志国教授就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主题进行了阐述。他首先介绍了ASCT的国内外现状,并表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和采集是保障ASCT的关键环节。随后王志国教授分享了目前临床常用的动员药物如化疗、细胞因子、新型动员剂等,并对动员方案的优劣进行了对比。目前单用
王志国教授作报告
王志国教授之后分享了G-CSF联合不同化疗药物动员效果的相关数据,不同方案动员结果差异较大。权威组织强调,PB CD34+细胞监测是化疗动员的重要部分,动员及单采开始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最后王志国教授就动员不佳的常见高危因素进行了阐述,分享了优化采集的相关策略,并展望了未来采集策略的可能方向和选择。
点评嘉宾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张颢教授针对王志国教授的分享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细胞动员对于ASCT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王志国教授详细介绍了集中动员策略及其优劣对比,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动员策略,对我国ASCT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异基因HSCT治疗老年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进展一览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自敏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梁红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进行了精彩分享。
会议主持
许兰平教授分享了有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白血病/MDS的相关情况。她表示白血病及MDS在≥60岁的老年人中高发,并分享了中美两国恶性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总体情况。随后许兰平教授分享了老年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相关的信息,研究显示老年
许兰平教授作报告
最后,许兰平教授介绍了老年血液病患者异基因移植前的评估和管理。她表示有多项研究探索了该类患者移植预后的影响因素,老年患者接受移植治疗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点评嘉宾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张伯龙教授对许兰平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表示老年血液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非常重要的话题,该类患者的年龄移植上限一直为临床所关注。随着移植技术的不断改善和临床对该技术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患者移植预后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期待未来取得更大突破。
亟待规范诊疗,重视血液淋巴系统肿瘤ASCT后感染
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梅教授和西北大学附属医院陈协群教授的共同主持下,解放军总医院刘代红教授作了精彩分享。
会议主持
刘代红教授就血液淋巴系统肿瘤ASCT后的感染话题进行了分享。她首先介绍了血液科住院患者感染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概况,需要注意的是,接受ASCT的患者中有5-11%出现艰难梭菌感染。临床实践中,血液科应尤其注意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重症感染,ASCT患者
刘代红教授作报告
随后刘代红教授介绍了ASCT后病毒感染情况,
点评嘉宾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钱思轩教授作了精彩点评。她认为感染是血液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但正如刘代红教授所说,部分血液科医生在规范性诊治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努力;随后就ASCT治疗时是否可以进行预防感染治疗及具体预防措施等问题与刘代红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如何让淋巴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更加有的放矢?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黎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冯四洲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作了精彩报告。
会议主持
张曦教授主要针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淋巴瘤的ASCT分享了看法。他认为在中国临床实践中,
张曦教授作报告
随后张曦教授分别介绍了ASCT的精准序贯治疗和精准选择情况,他认为在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更加精准和规范,可以和新药、细胞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并呼吁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探索提高疗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点评嘉宾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方建培教授进行了精彩点评。他认为ASCT是淋巴瘤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为更好地改善淋巴瘤患者生存预后,临床不仅要持续对ASCT进行创新,也要注意对淋巴瘤进行更精准的分型。在新药涌现的时代,我们也要注重联用方案策略的探讨。
立足现状,展望ASCT治疗呈成人AML未来发展之道
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杨威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的共同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作了精彩报告。
会议主持
姜尔烈教授主要就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现状及展望话题展开叙述。他首先介绍了国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现状,表示之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率较高,可能跟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移植前预处理方案有关。随着时代发展,AML患者ASCT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随后他列举了大量国内外有关AML患者接受ASCT的临床研究,阐释了临床现状并展望未来可能策略。
姜尔烈教授作报告
最后姜尔烈教授以一例成人AML患者为例,详细介绍了其诊治经过,该患者最终择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续生存状况尚可,有待进一步观察。他表示若结果良好,或可为其他类似患者提供指导意义。
点评嘉宾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炳宗教授作了精彩点评。他对姜尔烈教授的工作表达了肯定,认为能够一直坚持探索AM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常难能可贵,有望鼓舞众多相关临床研究者继续推动该项工作进行,之后就移植条件、MRD检测方式等与姜尔烈教授进行了热烈讨论。
小结
本次专场各位专家从自身临床实践、国内外临床研究进展等多个维度对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肿瘤自体移植策略进行了探讨,从移植前预防处理方案到移植后维持手段,各个阶段均有所设计,对我国血液疾病领域自体移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待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攻克自体移植过程中的难题,为达到临床治愈目标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