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7:28:59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室扑和室颤均为恶性
1.病因与风险评估
无论是否存在结构性心脏病,室扑或室颤都可能发生。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并无结构性变化,但常发生室扑或室颤。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室扑或室颤多见于
室扑或室颤一旦发生,均有致死风险,预后取决于基础心脏病和抢救的及时性。
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扑或室颤可能预示有遗传性心律失常倾向,应完善相关检查如静息12导联
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常规行
2.临床表现
对于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室扑或室颤发生前通常没有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如胸部不适、心悸、气短及虚弱。
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室扑或室颤前多有基础心脏疾病相应的临床表现。
室扑或室颤一旦发生,可造成黑矇、
3.诊断
室扑或室颤的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
室扑的心电图特征表现为心室率约为300次/min、QRS波呈形态规则的单形性、无明显等电位线的正弦波。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为QRS波、ST段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不同、振幅大小各异和极不规则的室颤波。
图1 室扑和室颤的诊治流程图
表1 室扑和室颤诊治的专家推荐
4.治疗
室扑和室颤一旦发生,致死风险极高,应在严密心电监护下,紧急行包括电除颤在内的心肺复苏(CPR)治疗。
(1)无结构性心脏病室扑和室颤
先天性LQTS患者需避免应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在β受体阻滞剂和(或)美西律(LQT3)的基础上,相应采用起搏、ICD、星状神经节切除术等治疗;获得性LQTS患者需停用相关药物,辅以补镁和补钾治疗,必要时通过临时起搏提高心率;对于Brugada综合征、ERS及特发性室扑或室颤患者,可在ICD治疗基础上联合药物或导管消融治疗。
(2)结构性心脏病室扑和室颤
待病情稳定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冠心病患者应给予药物和非药物手段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DCM患者应行逆转心室重构的抗
室扑或室颤患者经有效的CPR治疗后,应立即在有除颤仪、心电监护及医师陪同的情况下转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部分病例待病情稳定后,可转回基层医院行长期随访治疗。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基层版[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2, 31(2): 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