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 17:35:57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本文经庄辉院士授权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2022年5月14日,汇聚我国20余位肝病领域顶级临床专家及科学研究者的“第四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峰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线上召开。大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庄辉院士对《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进行了精彩解读,医脉通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总,现为您呈现如下。
庄辉 院士
•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 曾任世界卫生组织
• 现任亚太区消灭病毒性肝炎联盟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 获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2项、新药证书3项
• 获卫生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多项
• 发表论文650余篇,参编英文专著5册、中文专著30册,译著1册
一、为什么提出《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
1. 现行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过严
2016年美国对369例
2019年韩国对3624例未治疗的慢性
2. 对HBV感染自然史有了新的认识,对免疫耐受期和非活动期无疾病进展、无需治疗提出挑战
2018年Kim等的一项研究显示,不治疗的免疫耐受期HBV感染者发生HCC和死亡或肝移植危险性高于治疗的免疫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果这部分人群进行治疗,则可降低HCC发生和死亡或肝移植风险。
3. 为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新发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下降90%,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相关死亡下降65%。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提高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根据2021年10月4日Polaris的报告,我国乙肝诊断率为22%,治疗率为17%,距离WHO提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4. 乙肝抗病毒药价格明显下降,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可及性提高
5.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呈扩大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标准逐渐放宽,2019年我国指南提出,对于HBV DNA阳性+
此外,英国、印度、希腊等地的学者也提出了“全治”(“Treat All”) 的治疗策略,这一策略的临床意义包括:减少传染源,减少HBV传播;降低HCC、肝移植和死亡;减少乙肝歧视;与乙肝疫苗免疫结合,可达到WHO提出的到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
二、《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解读
推荐意见1:对一般人群,特别是HBV高危人群,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孕妇、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治疗者等应进行HBsAg筛查,做到应筛尽筛。
对HBsAg筛查是用定性检测试剂,不是HBsAg定量检测试剂。在AASLD 2021上,Razavi-Shearer等报道,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并治疗HBsAg阳性患者具有成本效益。由此可见,对HBV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并对符合扩大治疗标准的HBsAg阳性患者进行治疗更具有成本效益。
推荐意见2: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采用高灵敏实时定量PCR检测HBV DNA(检测下限为10~20 IU/ml)。
目前用于检测HBV DNA试剂的定量范围和检测下限见下图。高灵敏实时定量PCR的检测下限已降低至10~20 IU/ml。
推荐意见3: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ALT持续高于治疗阈值(男性30 U/L、女性19 U/L),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美国一项研究纳入59例ALT<40 U/L的慢性HBV感染者,肝
近年来,多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国际指南大多建议降低开始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其中,2007年和2016年AASLD指南、2013年NICE指南、2020年东亚专家意见均建议,把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确定为男性30 U/L、女性19 U/L。
推荐意见4: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者,无论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1)有乙型肝炎
这一推荐意见与我国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有所差异,2019年指南指出:“血清HBV DNA阳性、ALT正常,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
中国台湾和大陆均报告,30岁以上人群HCC、病毒性肝炎和慢性肝病死亡率明显升高。中国台湾一项研究显示:有HCC家族史并HBsAg阳性患者的HCC累计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意大利一项研究显示:HBsAg和/或抗-HCV阳性并有HCC家族史者HCC风险高于无家族史者。说明只要具备其中一项,建议启动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5:对于随访1年以上,HBV DNA和ALT模式难以确定且未经治疗的“不确定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抗病毒治疗。
“不确定期”指的是:未经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随访1年,其HBV DNA和ALT模式与传统的慢性HBV感染分期不符合。
我国南京对4759例慢性HBV感染者(2016.1~2020.8)按“AASLD 2018年乙肝指导”分期,不确定期患者占27.8%;我国791例随访6个月检测ALT 2次以上并经肝活检的
“不确定期”的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风险仍然较高。据美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报告,不确定期患者累计HCC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因此对于这类HCC发生率高的人群,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推荐意见6:对于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但仍存在低病毒血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建议换用或加用强效低耐药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或者联合
低病毒血症(LLV)指的是: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或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且依从性好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至少48周及以上,用高灵敏度的定量PCR法(最低检测限为10~20 IU/mL)仍可检测到HBV DNA,但<2000 IU/mL。
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我国一项研究显示,持续低水平HBV DNA可促进慢性乙肝患者
三、小结
综上,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趋势是由扩大治疗标准逐渐过渡到“全治”(“Treat All”)策略,如果未来有新药研发出来,使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清除HBV,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就可采取“全治”(“Treat All”) 策略。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2,30(02):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