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19:02: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瓣膜性心脏病(VHD)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和干预可提高生存率。VHD的流行病学和治疗在各国之间存在差异,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内部的VHD分布、疾病特征和治疗方法已发生变化。在中国,风湿性VHD的发病率显著下降。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退行性VHD和缺血性VHD增加。
经导管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传统瓣膜手术的替代方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其中代表技术之一,于2010年引入中国,但直到2017年才投入商用。因此,在新技术改变治疗模式之前,必须了解VHD的当代特点和临床实践,以便相应地分配卫生资源,并以创新和转化性研究为目标。
截至目前,还没有关于中国VHD的全国性数据。老年人VHD患病率和复杂性的增加影响医疗决策,技术进步使患者得到干预的可能性增加,并且他们对研究和医疗保健尤其感兴趣。因此,我们设计了首个全国老年VHD患者调查,旨在了解中国老年VHD患者的分布、病因和临床表现,并评估目前的实践和结果。
研究方法
China-DVD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中度或重度VHD的老年住院患者。2016年9月至12月,研究人员招募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69家大型学术医院的老年VHD患者。在6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人员通过电话或亲自上门随访。
患者纳入标准为: ①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②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有临床意义(中度或重度)的自体瓣膜病;或根据杜克标准疑诊或确诊为心内膜炎;或既往在心脏科或心脏外科接受过瓣膜病介入治疗(经皮球囊扩张术、经导管介入治疗、瓣膜修复、瓣膜置换术)。
研究人员对不同类型的VHD患者特征、治疗和结局进行了比较。计算所有患者中不同类型VHD的指数住院期间干预率,包括有症状的重度VHD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的重度VHD患者、退行性自体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LVEF<60%的患者。研究人员还评估了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病因和干预率、接受干预和未干预患者的临床特征、入组后的一年生存率。
研究结果
纳入的8929例患者中,其中位年龄为69岁,47.5%为女性,89.4%患者有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Ⅱ的患者占78%。合并高血压(在AR中最常见)、糖尿病(在MR和AS中常见)、冠状动脉疾病(在MR中最常见)患者占比分别为52.2%、19.3%、32.5%。
8227例(92.1%)患有自体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反流是最常见的单发VHD(占自体VHD的26.9%),其次是三尖瓣反流(16.5%),主动脉瓣反流反流(10.6%)、主动脉瓣狭窄(5.1%)和二尖瓣狭窄(3.1%)。2789名患者存在联合VHD,其中MR合并TR最为普遍(1339名患者)。退行性VHD(37.2%)、功能性VHD(21.8%)和风湿性VHD(15.0%)是3种最常见的病因。
超声心动图显示31.1%患者的LVEF<50%,42.6%患者为肺动脉高压。在住院期间,2190名(24.5%)患者接受了瓣膜介入治疗(2029例为自体瓣膜,161例为再次手术)。在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1256名患者伴严重症状,9例为LVEF<50%的重度VHD,94例为无症状重度VHD,831例为中度VHD(其中277例接受其他心脏手术)。
在有症状的重度VHD患者中,37.3%的患者接受了瓣膜病介入治疗,而对于LVEF<50%的重度VHD患者,其干预率为11.0%。在所有类型的VHD中,干预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下降(P<0.01)。与接受干预的患者相比,未接受干预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和既往心脏手术史较多,BNP和肌酐水平较高。患者1年总生存率为74.4%(95%CI:63.4%-85.4%)。
参考文献:
[1] Xu H, Liu Q, Cao K, et 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anagement of Older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n China. JACC: Asia. null2022, 0 (0) . https://doi.org/10.1016/j.jacasi.202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