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3 19:26:09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医脉通编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器质性疾病被误诊为精神障碍的案例在临床中绝不鲜见,部分原因在于“诊断遮蔽”(diagnostic overshadowing),即错误地将躯体症状归因于精神障碍的倾向。
近日,印度研究者报告了这样一例个案:患者为年轻男性,主要表现为精神病性症状、严重的认知功能下降及肌阵挛,最初被归因于“精神分裂症”,最终确诊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患者情况
A先生,19岁,病程3年,隐匿起病,最初表现为淡漠、人格改变及显著的学习成绩下降,随后出现单调幻听、幻触及右上肢周期性抽搐,渐进展至上肢和下肢,并在之后6个月内恶化。此后,患者出现步态障碍、手部意向性震颤及认知功能显著下降。诊断精神分裂症,试用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疗效微乎其微,被转诊至本文作者处。
病史提示患者疫苗接种不全,7岁时有出疹性发热病史。神经系统查体见双侧向下凝视麻痹,伴扫视缓慢及额叶释放征,上下肢齿轮样强直及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足底屈肌反应阳性。体格检查见急骤而短暂的非节律性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主要影响上肢及躯干,提示皮质下性肌阵挛。上述运动在休息及自主运动期间均可观察到,且对触觉及听觉刺激敏感。另可查及双手意向性震颤,步态缓慢,手臂摆动减少。
精神检查中,患者报告了与前相同的幻听及幻触。认知评估示注意力、执行功能、知觉运动能力及语言功能严重受损,言语流畅性及理解力差,无法读写。
开展一系列神经内科检查,脑电图示周期性癫痫样放电,脑磁共振成像示左侧枕叶神经胶质增生,脑脊液检查示麻疹病毒IgG抗体滴度升高,印证了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诊断。
除继续使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病性症状外,患者开始使用左乙拉西坦及左旋多巴管理神经系统症状。6个月后的电话随访中,患者仍在使用上述药物维持治疗,临床状况无进一步恶化。
提示神经系统疾病的征象
诊断遮蔽指将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错误地归因于精神疾病,造成诊断及治疗延误的现象。临床表现复杂,沟通困难,污名化的态度,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诊疗时间紧迫,环境嘈杂混乱,以及“因医学无法解释的症状而频繁就诊”的标签,均为诊断遮蔽的高危因素。
当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以下征象时,应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原发病的可能:
▲ 发热;与精神症状不成比例的体重减轻
▲ 癫痫发作;神经功能缺损;异常运动;意识状态改变;紧张症症状
▲ 作为“精神障碍”不典型,如起病年龄不典型,精神症状不典型
▲ 幻视、幻嗅、幻触或多重幻觉;带误认色彩的妄想(如,Capgras综合征);严重认知损害
▲ 对抗精神病药极端敏感;精神科常规治疗无效。
总之,针对同时存在精神症状及神经症状的患者,不带偏见地评估精神症状,不偷懒地开展神经系统检查,或许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文献索引:Arora S, Jolly AJ, Suhas S, et al.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 masquerading as schizophrenia: an example of diagnostic overshadowing in neuropsychiatry. Prim Care Companion CNS Disord. 2022;24(3):21cr0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