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ERA2022研究速递,从贫血治疗新药到透析感染,这些研究值得一看

2022-05-24 17:13:48来源:医脉通阅读:9次

2022年5月19日,欧洲肾脏病(ERA)年会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幕。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线下线上相聚,共同讨论了肾脏病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介绍Daprodustat、膜性肾病风险预测标志物和透析感染相关研究,供临床医生参考。


最新分析表明,Daprodustat不会增加患者癌症的发生风险


既往有研究结果提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也与患者生存率下降和治疗抵抗增加有关。在癌症患者中,使用人促红细胞生长素或促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s)与癌症发生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因此,有患者、医师乃至政府机构对HIF-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PHI)是否增加癌症发生风险产生了担忧。


 在ERA大会上,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表示,通过ASCEND-D和ASCEND-ND的研究,以及随后的修正意向性治疗分析(mlTT)探索了Daprodustat与ESAs对癌症发生风险的影响,包括了治疗期间和非治疗期间的数据。 本研究主要针对癌症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进行研究,定义为患者接受了至少1剂HIF-PHI或ESAs(安全剂量),其癌症新发、复发和进展的风险。只要患者在2年内无肿瘤史,或目前未接受癌症治疗,无复杂肾脏囊肿,则纳入研究。除了报告癌症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数量、百分比,并按照总体和类型列举外,还分析了100人-年的比率(PY)。 


ASCEND-D研究入组2964例患者,ASCEND-ND入组3872例患者,PY为14200。基线时,在ASCEND-D研究中,Daprodustat组和ESAs组中分别有5.0%和4.9%的患者有癌症病史,而ASCEND-ND则为5.2%和4.4%。然而,总的来说,不论患者是接受ESAs还是Daprodustat,其癌症发生风险并无较大差异(图1、图2)。


1.png

图1 ESAs与Daprodustat组之间癌症发生风险和发生种类无显著差异

2.png

图2 ESAs与Daprodustat组之间癌症发生的严重程度无显著差异

 

总的来说,两组患者之间癌症的发生、复发、进展、首次发生的时间、事件结局和严重性没有显著差异。简而言之,与ESAs相比,Daprodustat与癌症发生或死亡风险增加无关。

 

你知道吗?肾活检肾小球非硬化率与膜性肾病进展风险相关


部分膜性肾病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而有些患者进展缓慢,那么有无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膜性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呢?一项来自突尼斯的研究发现,在活检时肾小球非硬化率(即与肾小球硬化率相反)与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密切相关。

 

这项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40例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且基线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平均值为80ml/min/1.73㎡。主要研究目的是观察肾小球非硬化率(没有硬化的肾小球/肾活检面积)与膜性肾病疾病进展之间的联系。

 

在基线时,入组患者的肾小球非硬化率在1.3~5.5/mm²之间,差异为3倍。肾小球非硬化率较低与eGFR下降≥50%或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SRD)密切相关。此外,若患者在基线时蛋白尿≥1g/d,则更易发生eGFR下降≥50%或进展为ESRD,但对于蛋白尿<1g/d的患者而言,则均未出现进展。研究人员发现,肾小球非硬化率是观察期间唯一、独立预测肾功能恶化的组织学因素。

 

总的来说,研究表明,肾小球非硬化率较低是膜性肾病患者进展为ESRD的一个可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钝针扣眼穿刺法易感染?这种护理方法要知晓


有研究表明,与绳梯穿刺法相比,钝针扣眼穿刺法更可能导致透析患者感染。来自日本横滨的学者认为,钝针扣眼穿刺法导致感染的原因与结痂缓慢相关。钝针扎进钮孔里的痂为细菌提供了温度、水分和营养,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菌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当痂脱落后,脱离的痂可能释放出足量的细菌,并造成感染。因此,用针或镊子对痂进行清理时,也可能造成部位损伤,使细菌入血。那么有无一种较好的清理方式呢?

 

这项研究于2021年4月至11月进行,大多数患者采用了钝针扣眼穿刺法或绳梯穿刺法,少数患者同时接受了2种穿刺法。对于接受钝针扣眼穿刺法的患者,在止血完成后,研究人员放入了少量凡士林,并指导患者如何在家清洗穿刺部位。他们建议,患者在洗澡时,应使用毛巾清洗,直到痂起泡、消失,并在清洗创口后涂抹白色凡士林。通过这种方法,患者较易清洗结痂。

 

共有119例患者接受了绳梯穿刺法,其中男性79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70.2岁,透析史有107个月。钝针扣眼穿刺法共计35例,男性2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8.9岁,透析史有93.3个月。总计绳梯穿刺法穿刺66925次,钝针扣眼穿刺法穿刺8011次。在发生感染方面,绳梯穿刺法组出现1例需要住院清创的局部感染,而钝针扣眼穿刺法也发生了1例局部感染,总的来说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 = 1.0)。

 

感染是可以通过持续湿润处理的清洁方式进行预防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方法可命名为“清洁扣眼法”。与传统方式不一样的是,“清洁扣眼法”并非完全通过物理拔除的方式清洁痂,可保持干净的同时减少感染。

 

参考文献:

1.59thERA congress,May 19.mini-orals,MO530.

2.59th ERA congress,May 19.mini-orals,MO401.

3.59th ERA congress,May 19.mini-orals,MO77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