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全国护肤日: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对黄褐斑有用么?| 指南共识

2022-05-25 18:30:00来源:医脉通阅读:20次

“5.25护肤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倡议并设立,“5.25”,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普及活动,让人们深刻理解皮肤健康的重要性,让大众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树立选择专业皮科医生进行护肤咨询的正确认识。2022年护肤日主题为“科学养发,理性护肤”。


黄褐斑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在亚洲育龄女性中的发病率高达30%,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及身心健康。在“全国护肤日”到来之际,本文将基于近期发布的《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谈一谈黄褐斑的日常护理和疾病管理中,为何以及如何科学、规范地选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


为什么要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传统治疗主要针对色素,包括口服及局部外用药物、化学剥脱及光电治疗等,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局部治疗是黄褐斑的一线治疗,但常用的氢醌、间苯二酚等长期使用可能存在永久性色素脱失和潜在的致癌风险;而果酸治疗对活动期及伴有皮肤敏感的患者不适用;不恰当的光电治疗则会导致复发。


最新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具有抑制色素、抗炎、抗氧化、抑制血管增生及恢复皮肤屏障作用的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外用祛色素制剂。长期使用还可降低复发率,且患者依从性好。


如何选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防治黄褐斑?


首先,指南指出,黄褐斑的防治中,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应当贯穿始终。这类护肤品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药物、化学剥脱或光电治疗使用。


1.单独使用


黄褐斑患者可在清洁、保湿基础上配合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研究表明,一种含有滇山茶、马齿苋、三七和青刺果的新型复合祛斑美白制剂,具有抑制色素、抗炎、抑制血管增生及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导入祛斑美白类产品的有效率比单纯外用更高,氨甲环酸、谷胱甘肽、高活性维生素C等祛斑美白类成分均可通过微针、纳晶等方式导入,治疗间隔为2~3周,4~5次为一个疗程。


2.联合使用


根据黄褐斑的分期/分型,具体治疗有所差异。


对于活动期黄褐斑,皮损面积扩大、颜色加深、皮损泛红、搔抓后皮损变红、玻片压诊有退色,炎症反应明显,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的同时,可联合使用药物治疗,如氨甲环酸及复方甘草酸苷


对于稳定期单纯色素型黄褐斑患者,如皮损面积无扩大、颜色无加深、皮损无泛红、搔抓后皮损无变红、玻片压诊无退色,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联合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可再配合化学剥脱治疗。以最常用的果酸为例,每月1~2次,浓度<35%,4~6次为1个疗程。


如果联合药物及化学剥脱治疗效果仍不佳者,可配合光电治疗。单纯色素型采用的光电治疗主要包括:Q开关激光、皮秒激光、非剥脱点阵激光及射频;色素并血管型常用的光电治疗主要包括:倍频Nd:YAG/KTP激光、脉冲染料激光、强脉冲光(IPL)等。需要注意的是,光电治疗的参数设定要温和,目前不推荐光电治疗作为临床长期维持治疗的手段。


临床中,黄褐斑容易反复,治疗周期一般较长,在停用口服药物及化学剥脱、光电治疗后,应长期坚持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并严格防晒,从而降低复发风险。


选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选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时,要注意几个问题。我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祛斑美白类产品属于特殊化妆品,因此选用产品必须有国家药监局的“特妆字号”批准号。这类产品中的部分活性成分,如烟酰胺、维生素C等,在浓度过高时有一定刺激性,因此需小心谨慎、循序渐进使用。过敏体质者使用前应先行斑贴试验,已知对产品成分过敏者或使用后出现红斑、灼热、刺痛、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停用。


此外,即便使用了祛斑美白类护肤品,也应注意规避黄褐斑的诱发因素,如防晒、避免长时间蓝光辐射、保持好情绪和充足睡眠等。

 

参考文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工作组. 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2):123-127. DOI:10.13735/j.cjdv.1001-7089.202109184.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