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6 11:13:57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作为血液学领域最重要的学术盛会之一,2022年的欧洲血液学会(EHA)大会将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于6月9-12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血液畅聊室》梳理了最近热议的临床问题,希望通过这些最新进展对您的临床决策有所帮助。
目前的观点认为,基于蛋白酶体抑制剂(PIs)的长期持续治疗可改善
有人认为,在真实临床中,长期给予非口服的PIs很难达到临床研究中展示的疗效[1]。
因此在US MM-6研究中,研究者探索了从基于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转换为全口服的IRd方案的转换治疗策略(iCT)的临床疗效[3]。那么,转换治疗更有效,还是以硼替佐米为基础做持续治疗更有效,今年EHA上的一项研究,可以说充分解答了大家的疑惑[1]。
持续治疗,必须要更利于患者结局
先来了解一下US MM-6和INSIGHT MM研究的基本信息。US MM-6是一项基于社区、Ⅳ期、单臂研究,针对不适合移植新诊断MM患者,评估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接受同类药物转换(iCT)策略(从基于硼替佐米的诱导治疗转换到全口服IRd治疗)的效果。INSIGHT MM是关于MM患者(>4,200例)的最大型、全球性、前瞻性、观察性研究[2]。
Robert M. Rifkin等针对US MM-6和INSIGHT MM研究中不适合移植、基于硼替佐米诱导治疗3个周期后疗效≥疾病稳定、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ECOG PS)评分为0、1或2的新诊断MM患者进行二次分析,比较了临床实践中基于硼替佐米初始诱导治疗后转换为IRd治疗(US MM-6研究的“IRd队列”)与持续基于硼替佐米治疗(INSIGHT MM研究的“V-based队列”)的有效性(摘要号P947)。
研究终点包括一线治疗持续时间(DOT)、总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OS和停药原因。
研究纳入了IRd队列的100例患者和V-based队列的111例患者。结果显示,在逆处理概率加权(IPTW)后,IRd队列和V-based队列的中位年龄分别为75.0岁和74.8岁,男性占比分别为56.7%和51.3%,ECOG PS评分≥2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7.4和29.1%,初始诊断时国际分期系统分期Ⅲ期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8.8%和41.4%,接受VRd/VCd/VRCd作为初始诱导治疗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9.5%/17.7%/2.8%和77.3%/19.5%/3.1%。
在IRd队列和V-based队列中,调整后ORR分别为74.1%和57.5%(p<0.0001);在分别中位随访20.3个月(IRd队列)和15.8个月(V-based队列)后,两队列的DOT分别为10.8个月和5.3个月(p<0.0001;图1)。两队列的中位PFS均不可估计(NE),中位OS也均为NE;IRd队列和V-based队列的24个月PFS率分别为85.7%和76.5%,24个月OS率分别为94.0%和84.9%。
另外,在IRd队列和V-based队列中,分别有16.8%和16.9%的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用IRd和硼替佐米。
图1 IRd队列和V-based 队列的DOT*
*从索引日期(患者开始基于硼替佐米治疗日期)到IRd方案或一线基于硼替佐米(V-based)方案中3种研究药物的任一药物末次给药日期、死亡(由于任何原因、事件)或随访结束的时间
可见,与在INSIGHT MM研究中接受持续的基于
补充介绍:US MM-6研究和iCT策略
US MM-6研究是探索在真实临床中PIs同类药物转换(iCT)为患者带来的获益,即从注射用硼替佐米诱导治疗转换到伊沙佐米全口服IRd方案治疗的可行性[3]。
截至2021年5月的US MM-6研究数据显示,共有101例患者入组并接受治疗。中位随访18.5个月之后,疗效数据显示,18个月PFS率为84%;ORR在硼替佐米诱导三个周期结束时为65%,CR率为9%,VGPR率为25%;iCT后,ORR增至78%,其中mCR率从0增至1%,sCR率从0增至3%,CR率从9%增至32%,VGPR率保持25%。最新数据截止时,33例(33%)患者仍在接受治疗;IRd治疗的中位DOT为11.7个月,总体基于PI治疗的中位DOT为14.6个月[3]。
US MM-6研究还表明,转换策略具备更好的疗效,并且对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或治疗满意度无不利影响[4]。
结语
对于MM这种趋于“慢病化”管理的疾病而言,从固定周期治疗走向持续治疗。这些结果都给出了正向提示,对医生的临床决策具有实际的帮助。
参考文献:
[1]https://library.ehaweb.org/eha/2022/eha2022-congress/357807/robert.m.rifkin.comparative.effectiveness.of.oral.html?f=listing%3D0%2Abrowseby%3D8%2Asortby%3D1%2Asearch%3Dixazomib
[2]Richardson PG, Kumar SK, Masszi T, et al. Final overall survival analysis of the TOURMALINE-MM1 phase III trial of ixazomib, lenalidomide, and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J Clin Oncol. 2021, 39(22): 2430-2442.
[3] https://ash.confex.com/ash/2021/webprogram/Paper150094.html
[4]Manda S, Yimer HA, Noga SJ, et al. Feasibility of Long-term Proteasome Inhibition in Multiple Myeloma by in-class Transition From Bortezomib to Ixazomib[J]. Clin
材料审批编号:VV-MEDMAT-68437
材料审批日期:5/2022
声明
本资讯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本资讯提供的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作者及武田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