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8 20:34:0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5月27日,在第十六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2)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就“冠心病合并房颤抗栓策略探讨”进行了分享。
房颤和冠心病并存比例高,预后不佳
既往的国外研究显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高达20%-40%。中国一项队列研究纳入1050例60岁及以上的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高达20.9%。此外,基于心房缺血、心房牵拉、严重自主神经激活和激素激活等多重机制,
房颤合并冠心病抗栓治疗:权衡出血和缺血是关键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置入会导致高剪切应力和血小板富集的血栓,因此优先抗血小板治疗。然而,房颤患者,剪切应力低,血小板形成的血栓较少,因此优先抗凝治疗。对于合并房颤的冠心病或PCI患者,可能需要三联治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口服抗凝药(OAC)],但这无疑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既往研究证实,对于房颤合并PCI患者,与传统双抗治疗相比,三联抗栓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心肌缺血和
NOAC在房颤合并冠心病的前瞻性研究
随着非
RE-DUAL PCI研究证实,达比加群+P2Y12抑制剂双联治疗用于接受PCI的房颤患者,出血风险显著低于华法林+P2Y12抑制剂+阿司匹林三联治疗;血栓栓塞事件风险不劣于华法林+P2Y12抑制剂+阿司匹林三联治疗。
AUGUSTUS研究证实,对房颤合并近期ACS/PCI的患者,
此外,ENTRUST- AF PCI研究为NOAC双联抗栓策略再添新证据。在成功行PCI和支架置入术的房颤患者中,
回归指南:视患者缺血和出血风险进行个体化抗栓
尽管多项NOAC试验已证实,NOAC+P2Y12抑制剂较三联治疗可降低出血事件,且缺血事件相当。然而,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患者个体而言,PCI术后早期何时停用阿司匹林还需综合考虑出血和缺血风险的优先级别。2020年ESC/ EA
➤对于合并ACS、接受非复杂PCI的房颤患者,如果支架血栓形成的风险低,或者对出血风险的担忧优先于对支架血栓形成风险的担忧,推荐早期停用阿司匹林(≤1周)并继续使用OAC加P2Y12抑制剂(优选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至12个月
➤ACS后,当支架血栓形成风险大于出血风险时,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OAC三联抗栓治疗超过1周,并根据这些风险的评估确定总持续时间(≤1个月),并且出院时应明确制定治疗计划;
➤对于CCS合并房颤患者,在非复杂PCI术后,如果支架血栓形成风险低或担心出血风险多于支架血栓形成风险,推荐早期停用阿司匹林(≤1周)并继续使用OAC加氯吡格雷双联抗栓治疗至6个月;当支架血栓形成风险大于出血风险时,应考虑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OAC三联抗栓治疗超过1周,并根据这些风险的评估确定总持续时间(≤1个月),并且出院时应明确制定治疗计划。
图1. 房颤合并ACS/PCI患者的术后抗栓策略
总结
房颤合并ACS/PCI比例高,危害严重,需要联合抗栓治疗。PIONEER-AF、RE- DUAL PCI、 AUGUSTUS和 ENTRUST AF PCI研究证实NOAC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安全性优于传统三联抗栓治疗,疗效相当。最新指南推荐,对于合并冠心病、接受非复杂PCI的房颤患者,应视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个体化制定抗栓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