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云端相聚,启帆远航,中外大咖共议CLL MRD检测要点

2022-05-29 10:34:19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的高度异质性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临床使用,CLL的治疗及预后取得了极大改善。当前临床治疗目标是获得更深程度的缓解和更持久的生存,但患者体内存在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是导致疾病复发的根源。因此,临床以达到更深检测程度的MRD作为CLL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制定与国际接轨同时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共识对进一步促进我国CLL临床诊疗规范化、改善CLL患者生存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2022年5月20日,中国慢淋工作组(CHINA-CLL)、欧洲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心(ERIC)专家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与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初稿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本次会议由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共同担任主席,特邀米兰圣拉斐尔大学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和约克大学Andy C. Rawstron教授及多位专家作精彩报告并进行讨论。医脉通特整理本次会议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与会专家名单


1.png

2.png

3.png


主席致辞——CLL有限周期治疗方案倍受关注,MRD检测愈发重要


会议伊始,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邱录贵教授分别致开场词。

 

4.png

李建勇教授致辞


李建勇教授表示,目前CLL治疗中,有限周期治疗方案倍受关注,因此,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变得愈发重要。我国如何规范开展MRD检测,尤其是如何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MRD,是需要展开讨论的话题。本次会议很荣幸邀请到了来自欧洲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心(ERIC)的临床专家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以及流式检验学方面的专家Andy C. Rawstron教授,希望通过线上讨论,不断完善中国CLL的MRD检测方案。非常感谢诺诚健华公司对“中国CLL的MRD检测共识”项目的大力支持。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CLL的MRD检测工作能够进一步推进。

 

5.png

邱录贵教授致辞


邱录贵教授指出,近年来,中国CLL工作组积极推进了大量CLL诊断和治疗规范化的相关课题与临床研究。MRD检测在CLL有限周期治疗中越来越重要,在BTK抑制剂的治疗中,若未达到深度缓解而停药,可能导致疾病进展,甚至快速反弹,因此,基于MRD状态评估,从而选择停药的时机至关重要因此,中国专家共同组织撰写“中国CLL的MRD检测共识”。为了使这项专家共识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本次会议邀请到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以及Andy C. Rawstron教授进行指导,从而制定一个符合国际标准,同时能够反映中国现状,并能够在中国普遍推广落地的MRD检测共识。既往ERIC工作组对中国CLL工作组的各项工作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和指导,在此对两位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


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纪春岩教授——国内MRD检测发展不均衡,检测标准亟待统一


意大利圣拉斐尔生命健康大学医学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纪春岩教授和分别代表ERIC和CHINA-CLL进行了致辞。


 6.png

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致辞


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致辞道,MRD检测已成为CLL患者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仍缺乏全球认可的检测标准。未来亟待开展更多MRD相关研究,助力全球统一和规范化的MRD检测标准的制定,致力医生诊疗水平的提升。非常期待ERIC和中国慢淋工作组(CHINA-CLL)的合作,希望未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启MRD检测新篇章,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7.png

纪春岩教授致辞


纪春岩教授致辞表示,今天会议主题是CLL疾病MRD检测与临床解读。近年来,随着BTK抑制剂等多种新药不断涌现,CLL治疗策略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CHINA-CLL的指导下,在各位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CLL治疗和管理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并正在迈向更深缓解、更长生存的更高目标。治疗目标的转变使得能进一步评估患者疾病缓解程度,预测疾病复发风险的MRD检测越来越受重视。MRD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术(FCM),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二代基因测序(NGS)等,FCM检测MRD是目前最常用、最普及的。ERIC组织制定了CLL MRD流式检测指南,而国内各中心的检测方法略有差异,仪器、设备、试剂等也参差不齐,亟待符合中国国情的CLL MRD检测指南或者共识。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与学习,将形成既前沿又实用的CLL-MRD检测与临床解读的中国专家共识,从而推动MRD检测在国内CLL诊疗的规范化以及标准化的应用。


MRD检测方法和标准化流程达成共识,将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吴雨洁教授首先介绍了制定共识的背景及要点。吴教授表示,CLL是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的高度异质性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近年来,随着新型CD20单克隆抗体、BTKi、BCL-2抑制剂等新药的不断研发和临床使用,CLL的治疗及预后取得了极大改善。当前临床治疗目标是获得更深程度的缓解、更持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但患者体内存在的MRD是导致疾病复发的根源。因此,临床以达到更深检测程度的MRD作为CLL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国内各医疗中心对于CLL-MRD的检测和分析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尽量减少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而有效提高CLL诊治水平,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织本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拟制定中国专家共识。


8.png

吴雨洁教授发言


随后,朱明清教授、Andy C. Rawstron教授、Paolo Prospero Ghia教授、吴雨洁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就MRD检测方法和标准化的流程中的七个问题:①“中国共识”中MRD检测方案的可行性;②不同中心MRD检测时使用抗体克隆号是否需要统一;③不典型免疫表型的CLL的MRD检测方法;④如果部分实验室想进一步提高MRD检测准确性,是否需要采用更高级别的MRD检测方法;⑤对于CAR-T治疗后CLL患者,是否有更好的MRD方案推荐;⑥接受CAR-T、造血干细胞移植维奈克拉联合CD20单抗等新治疗方案患者MRD检测的panel是否需要更改及检测阈值的设定;⑦二代流式(NGF)在CLL-MRD检测中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如何及在什么情况下一定要采用NGF进行检测进行讨论,并达成共识,为完成中国《共识》奠定了基础。

 

9.png

Andy C. Rawstron教授讨论发言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李建勇教授对各位参会的专家表达了感谢,表示本次会议对MRD检测及国内外差异等话题进行了非常充分地讨论,也解决了在《共识》制定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和困惑,这对未来我国制定CLL的MRD检测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之后国内流式细胞术领域专家尽快推动相关工作地进行,完成中国《共识》;同时期待未来能够与ERIC工作组密切交流,以进一步提高我国CLL临床诊疗水平。


目前《共识》仍处于积极编撰修改讨论过程中,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即将发表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与临床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10.pn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