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名家共话:CSCO指南重磅更新,塞利尼索锋芒初露,实现R/R MM治疗新突破!

2022-05-30 18:40:35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随着新型药物不断问世及广泛应用,也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对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抗产生耐药,临床需要有效的治疗药物。塞利尼索(商品名:希维奥®)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SINE),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及可控的安全性,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该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为MM患者带来了新选择。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陈文明教授进行采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做点评,共同对CSCO指南更新的意义以及塞利尼索在MM中的应用进行解读。





医脉通:近期召开了CSCO指南会,能否请您谈谈CSCO指南更新的宗旨是什么?


陈文明教授:目前国内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指南中,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指南倾向于临床适应症,而CSCO指南倾向于最前沿的诊治方案,与NCCN指南类似。尽管CSCO指南每年更新一次,但每次更新都结合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所以CSCO指南在理论上和国际指南以及国际研究进展都有相对应的同步。


医脉通:随着本次指南的发布,作为全新机制药物的塞利尼索也同步在指南的推荐中做了更新,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塞利尼索这款药物,以及塞利尼索在指南推荐中更新的依据?


陈文明教授:塞利尼索是一种核输出蛋白抑制剂,它可以通过抑制核输出蛋白1(XPO1)活性,促进多种MM相关抑癌蛋白(TSPs)留在核内并且再激活;还可以降低细胞浆内致癌蛋白水平,并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通路恢复激素敏感性,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基于其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塞利尼索对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淋巴瘤、实体肿瘤等都有治疗效果。目前塞利尼索在中国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前期的STORM研究1和BOSTON研究2都验证了塞利尼索与多种药物联用治疗R/R MM所展示出的显著临床疗效。


医脉通:请您谈谈本次CSCO指南更新对塞利尼索治疗骨髓瘤的格局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


陈文明教授:CSCO指南纳入了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对医生的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新药首次获批的适应症往往从末线治疗开始,但鉴于塞利尼索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也在积极探索该药在早线治疗的临床应用,使更多患者获益,目前已获得多项临床研究的证实。CSCO指南在参考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为临床医生的超适应症用药提供了循证依据,从而更好地造福患者。


医脉通:能否请您谈一谈本次指南的更新,为我国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什么启发,未来还需要做哪些努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


陈文明教授:临床指南的更新需要一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塞利尼索作为全新作用机制的药物上市速度可观,现在创新药越来越多,需要更多地应用于临床,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对于伴有浆细胞瘤、循环浆细胞、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及来那度胺难治、肾功能不全和老年/虚弱等不同亚型的R/R MM患者,塞利尼索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对于首次复发的MM患者,将药物应用的治疗线数提前或将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专家点评


马军教授点评:MM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肿瘤。对于复发MM患者,建议换用新一代或新的作用机制的多药联合治疗。塞利尼索作为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与多种化疗、蛋白酶体抑制剂、单克隆抗体等药物作用机制不重叠且具有协同性5,口服用药有利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CSCO指南的推荐亦是对以塞利尼索为基石的联合方案良好疗效及安全性的认可。生命至上,我们期待着以塞利尼索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凭借其独特作用机制及良好疗效能够造福更多MM患者。


黄晓军教授点评:20世纪90年代,XPO1进入研究3,但直至近五年,XPO1抑制剂才相继进入开发阶段。塞利尼索作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选择性SINE,通过抑制XPO1,以多条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基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及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塞利尼索于2021年12月被NMPA批准,用于治疗R/R MM,且含塞利尼索的多项治疗MM的方案获得CSCO指南I/II级专家推荐4,为MM患者带来了治疗新选择。


吴德沛教授点评:MM目前仍是一类无法治愈的疾病,随着多线复发的出现,患者生存及预后面临挑战,面对复发难治人群,新药的突破成为破解困局的重要策略。塞利尼索目前在R/R MM领域的多项临床研究如MARCH研究6、STORM研究7等均展现了其良好疗效及耐受性,除在MM领域外,塞利尼索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等其他血液肿瘤、实体瘤领域的各项临床研究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相信随着该药的上市及在血液肿瘤、实体瘤领域的各项研究的推进,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泛,惠及更多中国患者,为中国医药创新注入强劲活力!


1.3.png

陈文明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北京市多发性骨髓瘤医疗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系主任

北京市医管局登峰人才团队及多发性骨髓瘤重点专业带头人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委员

亚洲骨髓瘤网(AMN)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众健康科普促进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体干细胞移植工作组副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白血病联盟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成员

先后获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资助,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

主编专著3部、主译专著1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参编专著2部


1.4.png

马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1979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留学,一直致力于血液系统的良恶性疾病的诊疗,特别以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享誉业内。1982年在国内首先建立体外多能造血祖细胞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自1983年至今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00余例,10年无病生存率8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40余部, 获国家、省、市科技奖二十项。承担国家863重大科研项目8项,省、市级科研课题25项。


1.5.png

黄晓军 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杰青”、“长江学者”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国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Asia Pacific Hematology Consortium(亚太血液联盟)委员会主任

国际白血病比较研究组织(IACRLR)全球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会长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任委员

Brit J  Hematol,J Hematol & Oncol,Ann  Hematol,  Chin Med J等核心期刊副主编,第九届中华血液学杂志总主编

率领团队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世界性难题—供者来源匮乏问题,创建成熟完善的单倍型移植技术—“北京方案”,突破移植的国际困境,引领骨髓移植进入“人人有供者”的人类医学新时期。


吴德沛教授图片终版.jpg

吴德沛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总编辑


注:希维奥®为塞利尼索商品名。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新药上市申请,通过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且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以及一种抗CD38单抗难治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


文章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参考文献

[1] Ajai Chari, et al. Oral Selinexor–Dexamethasone for Triple-Class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N Engl J Med . 2019 Aug 22;381(8):727-738.

[2] Sebastian Grosicki, et al. Once-per-week selinexor,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versus twice-per-week 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BOSTON):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 2020 Nov 14;396(10262):1563-1573.

[3] Azmi, A.S., Uddin, M.H. & Mohammad, R.M. The nuclear export protein XPO1 — from biology to targeted therapy. Nat Rev Clin Oncol 18, 152–169 (2021).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2021[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5] Azizian NG, Li Y. XPO1-dependent nuclear export as a target for cancer therapy. J Hematol Oncol. 2020 Jun 1;13(1):61. doi: 10.1186/s13045-020-00903-4.

[6] Qiu L, et al. Selinexor plus low-dose dexamethaso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an immunomodulatory agent and a proteasome inhibitor (MARCH): a phase II, single-arm study. BMC Med. 2022 Apr 5;20(1):108.

[7] Andrew J. et al. Response to Therap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with Selinexor and Dexamethasone in Patients with Penta-Exposed Triple-Class Refractory Myeloma Who Had Plasmacytomas,Blood,Volume 134, Supplement 1,2019,Page 314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