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31 19:00:00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心肌梗死是全球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既往诊断心肌梗死,CK-MB被誉为心肌损伤诊断“金标准”,它虽可用于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但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目前,CK-MB因特异性差且敏感性不高,处于“过时”状态!同时,许多新的心脏标志物层出不穷,助力临床医生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在第十六届东方
心肌损伤标志物
1.
肌红蛋白(Myoglobin,Mb)由一条肚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肌红蛋白并非心肌组织特有,它存在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中。
(1)Mb虽心肌特异性不高,但心肌梗死后迅速地从坏死的心肌中释放出来,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Mb阴性特别有助于排除AMI诊断。
(2)发病6h以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中,肌红蛋白是目前较好的早期标志物。
(3)由于Mb在血中半衰期短,所以有助于观察 AMI病程中有无再梗死发生以及梗死有无扩展。
(4)Mb还是AMI溶栓治疗中评价再灌注与否的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2.
肌钙蛋白是组成横纹肌细丝的结构蛋白,可调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由3个亚基组成,Tn-I和Tn-T亚基仅存在于心肌,Tn-C则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
(1)临床意义
①心肌损伤后,cTn浓度升高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是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②cTn诊断
③在2012 ESC/ACCF/AHA/WHF颁布的第三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中,肌钙蛋白成为心肌梗死诊断的主要依据和必要条件。2018年的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强调监测该指标的动态变化。
(2)动态监测cTn的重要性
①心肌损伤的诊断:cTn值升高,且至少有一个值高于99%参考值上限(URL)时,可诊断心肌损伤。
②区分慢性和急性心肌损伤,前者cTn持续升高,后者cTn存在升高和/或下降过程。
③进一步诊断心肌梗死:诊断心肌梗死需急性心肌损伤以及心肌缺血的临床证据,即“1+1模式”。心肌缺血证据包括:心肌缺血症状;新发缺血性
(3)高敏肌钙蛋白(hs-cTn)
①相较于常规cTn检测的优势
●hs-cTn对于AMI有更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hs-cTn减少了“肌钙蛋白盲区”,使得AMI能更早的被诊断;
●hs-cTn导致了Ⅰ型心肌梗死(自发性心肌梗死)诊断率的显著增加(绝对增加4%、相对增加20%),不稳定型
●hs-cTn导致Ⅱ型心肌梗死(继发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率增加了2倍。
② hs-cTn可被用作评估心肌损伤的定量指标(即hs-cTn水平越高,心肌梗死的可能越大)
●hs-cTn水平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时,I型心肌梗死的阳性预测值超过90%;
●hs-cTn水平升高但不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时,I型心肌梗死的阳性预测值仅为50%-60%,此时需要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
●健康人群的hs-cTn水平通常都在正常范围内;
●Hs-cTn的升降有助于鉴别急性或慢性心肌损伤(变化越大,AMI的可能越高)。
(4)注意排除非
①心脏性:
②系统性:
心脏功能标志物
1.BNP vs. NT-proBNP
(1)两者均是在心室肌
(2)BNP代谢可通过肾脏或中性肽链内切酶降解,NT-proBNP只能通过肾脏代谢,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和血透的
(3)BNP半衰期为22分钟,NT-proBNP半衰期为120分钟,因此BNP更适合动态监测。
2. 利钠肽的临床应用
(1)心衰诊断:所有急性呼吸困难和疑诊急性心衰患者均推荐检测血浆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界值为:BNP>100pg/ml;NT-proBNP>300pg/ml。
(2)心衰患者的治疗监测与预后评估。
(3)早期/轻度心脏功能不全的检测。
(4)
(5)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肌缺血标志物
缺血修饰
1.早期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标志物。
2.辅助
3.预测肌钙蛋白检测结果。
4.判断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
心血管炎性标志物
1.hsCRP
C反应蛋白(CRP)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个体的CRP基础水平和未来心血管病的发病关系密切,CRP可增加
hsCRP是肝细胞在IL6、IL2、TNF刺激下合成的,炎症局部的巨噬细胞也可少量产生hsCRP。用于
2.Lp-PLA2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
Lp-PLA2可用于早期发现亚健康人群血管粥样斑块稳定性,预测中高危人群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以及ACS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心肌纤维化标志物
1.sST2
心脏病理状态下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上调并作为诱骗受体与IL-33特异性结合后阻断IL-33与ST2L,使心肌缺乏足够的IL-33保护,进而发生心肌重塑和功能障碍。因此,sST2可以作为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sST2可用于评价AHF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但sST2 的特异性不高,在
2.Gal-3
半乳凝集素(Gal-3)是一种可溶性的β-半乳糖苷结合蛋白,广泛分布在心、肾、肝、肺及肠道等组织器官中,在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中高度表达。
Gal-3参与了心肌纤维化和心肌重构过程。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已将Gal-3作为心力衰竭诊断和预后的评价指标(Ⅱb,B类)。这意味着Gal-3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潜在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