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19:59:1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为深入了解淋巴瘤治疗策略,把握淋巴瘤领域前沿新药进展,本期[Wed-淋巴瘤快讯]为大家带来的是MCL专题,医脉通诚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景红梅教授分享MCL治疗策略,以及MCL领域靶向治疗新药进展,以飨血液同仁。
疾病分层,助力MCL规范化治疗
MCL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在MCL的治疗中,应考虑患者年龄、病史、合并症等情况,对患者进行分层以指导后续精准个体化治疗。
MCL主要分为经典型套细胞淋巴瘤、
“靶”握先机,推动初治MCL疗效升级
对于需要治疗的初治MCL,I期或II期连续病灶(非大包块)患者,可以考虑受累野放疗(ISRT)或非强免疫化疗方案进行治疗,II期非连续病灶患者则不建议放疗。而对于II期大包块及III-IV期(非惰性)患者,建议分层治疗。对于年轻且体能状态良好,适合自体
随着靶向新药联合方案的到来,为初治MCL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选择。BTK是BCR信号通路的关键酪氨酸激酶,其异常活化与B细胞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BTK抑制剂对于多种B细胞肿瘤,例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MCL及
BTK抑制剂与其他联合方案的使用也在探索中,研究显示,BR方案与BTK抑制剂的联合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预后。一项初步研究共纳入14例初治MCL患者,排除2例。给予BR联合阿可替尼后再使用
另一项Ib期临床研究共纳入18例初治MCL及20例复发难治性(R/R) MCL,接受阿可替尼联合BR方案,中位随访分别为17.6和14.2个月,初治患者ORR为94%(95%CI, 73-100),CR率为72%,中位DOR及PFS均未达到;R/R队列中,患者ORR为80%(95%CI, 56-94),CR率为65%,中位DOR及PFS分别为15个月和16.6个月,显示了BR联合阿可替尼的良好疗效,进一步支持该方案在初治MCL中的III期临床探索7。一项正在进行的临床多中心III期试验(ACE-LY-308)旨在评价与BR相比,阿可替尼联合BR方案在初治MCL一线非强诱导化疗方案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期待进一步临床数据的更新,为初治MCL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全力以“复”,探索R/R MCL未来之路
MCL目前仍无法治愈,一线治疗缓解维持时间较短,复发率较高,随着治疗线数的增加,患者的治疗选择及治疗难度增加,缓解率及生存期逐渐下降。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R/R MCL患者的预后,但大部分患者仍面临复发/难治困境,亟需新药物以延缓MCL进展,延长患者生存。BTK抑制剂的应用改善了R/R MCL治疗模式,目前NCCN指南对于R/R MCL的治疗,优先推荐BTK抑制剂(阿可替尼、
作为新一代新型BTK抑制剂,阿可替尼的在R/R MCL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是一直以来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阿可替尼单药治疗R/R MCL的ACE-LY-004研究作为其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MCL的数据支持,这项II期研究共纳入124例中位年龄为68岁的老年R/R MCL患者,中位随访38.1个月,所有患者的ORR为81%,CR率为48%,中位DOR为29个月,中位PFS和OS分别为22个月和59.2个月(95%CI 36.5-NE,见下图)。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为1级或2级,未发生
专家点评
MCL是一类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的侵袭性及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愈性的B细胞淋巴瘤亚型,多发于老年男性患者,结外侵犯较为常见9。对于MCL的分层治疗,需要结合疾病亚型和分期、肿瘤负荷、年龄、合并症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平衡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在MCL一线治疗中,评估患者分期、年龄及是否适合移植等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诱导化疗/放疗及维持治疗方案。
随着新型靶向相关临床研究成果的相继发表,精准靶向时代已经到来,初治和R/R MCL患者拥有了更多选择。阿可替尼用于初治MCL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阿可替尼作为新一代BTKi,联合维奈克拉和利妥昔单抗,或联合BR方案均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对于R/R MCL,靶向治疗药物BTKi(±利妥昔单抗)仍是NCCN及CSCO指南中的优先推荐,其中,凭借阿可替尼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2022V1版NCCN指南优先推荐其用于治疗R/R MCL患者。新一代BTKi阿可替尼,为MCL患者带来深度缓解,助力患者生存期延长,其在MCL及其他领域(CLL、DLBCL等)的临床探索也正在进行中,期待更多研究数据的更新,为更多淋巴瘤患者带来新希望!
景红梅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科主任
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诊断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分会委员
专业方向:淋巴系统肿瘤
参考文献: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1[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130-139.
[2] NCCN Guidelines 2022.Version 1. B-Cell
[3] Valla K, Flowers CR, Koff JL. Targeting the B cell receptor pathway in non-Hodgkin lymphoma. Expert Opin Investig Drugs. 2018 Jun;27(6):513-522. doi: 10.1080/13543784.2018.1482273.
[4] Vitale C, Gibbons JL, Ferrajoli A. Targeted Treatment of Chronic Lymphocytic
[5] Michael Wang, et al. 2021 ASH Annual Meeting Poster 2416.
[6] Daniel Guy, et al. Blood, Volume 136, Supplement 1, 2020, Pages 8-9.
[7] Phillips Tycel, et al. Clinical Lymphoma, Myeloma and Leukemia, Volume 19, S317.
[8] M.Wang, et al.2021 ICML Poster 146.
[9]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套细胞淋巴瘤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6年版)[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9):735-741.DOI:10.3760/cma.j.issn.0253-2727.2016.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