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3 23:02:00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编辑:XY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学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时间2022年6月3日正式拉开帷幕。2022 ASCO大会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郭晔教授有三项研究分别入选壁报讨论(摘要2512)和壁报展示(摘要6022和6039)。医脉通特邀到郭晔教授为临床医生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临床研究现状的思考与展望。
崭露头角:双特异性抗体PM8001多瘤种初显效
郭晔教授:在今年ASCO免疫治疗口头报告专场,我们公布了PM8001双特异性抗体的一项I期研究结果,这是目前较热门的研究靶点,PM8001是靶向PD-L1和TGF-β的双特异性抗体。TGF-β在调节免疫微环境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细胞因子,在抑制PD-L1信号通路的基础上,再引入TGF-β抑制剂之后,有可能会改善免疫微环境,从而增强PD-L1抑制剂疗效。
目前我们中心正在开展关于PM8001的I期爬坡临床研究,该研究尝试了多种剂量爬坡方案,同时也正在探索不同的给药间隔,两周一次或三周一次。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II期研究的最佳剂量(RP2D)。我们也正在开展多个瘤种的Ib/II期扩展研究。今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爬坡试验的初步疗效结果。总体上,PM8001的整体药代动力学(PK)非常可观,具备作为抗肿瘤药物PK的必要条件,同时,安全性也相对可控,大部分不良事件是1级或2级不良事件。疗效方面:有部分患者(包括
郭晔教授认为,一项I期研究能入选免疫治疗壁报讨论专场,显示出国外同行对PM8001新型药物安全性、PK特性以及初步疗效的高度认可,非常期待未来能够在多瘤种领域取得更好的结果,从而为将来的注册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未来可期:靶向+免疫、新型泛FGFR抑制剂疗效佳,多项研究在进一步探索中
郭晔教授:今年我们团队还有两项研究入选了头颈肿瘤领域的壁报展示。第一项研究是一项Ib/II期临床研究,探索了头颈肿瘤领域的传统药物
在今年ASCO大会上,郭晔教授团队公布了初步爬坡阶段以及安全性数据。该研究纳入12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并接受西妥昔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治疗,结果显示,两药联合显示出很好的耐受性,未出现西妥昔单抗和特瑞普利单抗的毒性叠加反应;第二,在该研究中有50%患者达到PR,甚至接近完全缓解的效果,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疾病控制率(DCR)为100%。纳入该研究的都是既往经化疗失败患者,研究方案是二线挽救治疗方案,而二线挽救方案能取得高达50%的肿瘤缓解率,显示出该联合方案是非常有潜力和希望。郭晔教授团队目前正在全国多中心开展特瑞普利单抗+西妥昔单抗的扩展研究。另外,研究者也在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治疗方案,希望将来该方案也能应用于初治复发性/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中,从而使得这部分人群的疗效和生存能得到更大地提高,也很期待这项正在国内开展的多中心的II期临床研究。
另一项在今年ASCO公布的研究是关于代号为ICP-192的泛FGFR抑制剂gunagratinib的初步结果。去年ASCO大会上,我们已公布Ib期爬坡试验的安全性结果。今年ASCO大会上,进一步公布了I期爬坡研究中纳入的12例头颈肿瘤的疗效情况,纳入患者包括头颈鳞癌、鼻咽癌、成釉细胞癌。这些患者既往都接受过多线药物治疗,令人可喜的是,在接受了ICP-192单药治疗后,有33.3%患者获得了部分缓解,66.7%患者达到疾病控制。而且,达到缓解的患者显示出非常长的缓解时间,同时,生物标志物分析显示,也是国际上首次发现,成纤维生长因子(FGFR)有可能是预测泛FGFR抑制剂疗效的关键预测因子,这也是该研究初步结果得到国外同行认可的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在该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郭晔教授团队又开展了一项多中心II期“篮式”研究,该研究纳入FGFR改变、FGF改变,主要是扩增患者。该研究分为两大队列,第一个队列聚焦于
靶向治疗不可或缺,联合治疗有望突破头颈鳞癌治疗困境
郭晔教授:头颈部肿瘤特别是头颈鳞癌目前已经进入到免疫治疗的时代,但事实上,还是有很多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靶向治疗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案。对于头颈部鳞癌,最重要的靶点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比如西妥昔单抗可用于头颈鳞癌的一线治疗,如何能在单用EGFR抑制剂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疗效,是研究者探索的方向。
目前有一种新型抗EGFR偶联药物——MRG003,我们中心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共同开展的关于靶向EGFR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的I期爬坡研究,结果已发表在《JAMA Oncology》杂志,该研究纳入三个瘤种患者: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靶点正在探索中。研究显示,多个信号传导通路在头颈鳞癌中上调,比如PI3K/AKT/mTOR通路——肿瘤细胞生长相关非常关键的信号通路之一。另外,头颈鳞癌中细胞周期也较容易发生紊乱,CDK4/6和Cyclin D1扩增使细胞周期陷入不可控制的无限增殖状态。因此,对于头颈部肿瘤,有多款靶向药物例如PI3K抑制剂或CDK4/6抑制剂都在探索之中。
目前,burparlisib是一种泛PI3K抑制剂,已在国际和国内开展了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旨在探索burparlisib联合治疗在免疫治疗失败患者的疗效。该药物未来有可能在二线治疗领域产生积极的治疗结果。另外,CDK4/6抑制剂作为调控细胞周期非常关键的药物已在
免疫联合治疗:未来头颈鳞癌临床研究的主旋律
郭晔教授:免疫治疗确实已经进入到复发性/转移性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
但这一步实属不易,目前为止,已有三种免疫药物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的临床研究以失败告终,对于对免疫治疗有效的肿瘤,还是应尝试更多免疫联合治疗,随着临床工艺和临床前研究的进步和更加精准化,新型联合方案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研究会有很大希望。目前较有希望的一项研究探索了帕博利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