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4 23:32:44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2022年5月29日,破局而立,共“复”未来,《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用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用药指导原则”)发布会在线上顺利召开。哈尔滨
赵东陆教授作精彩报告
创新药物突破困局,抗真菌感染迎来治疗“利”器
两性霉素B属于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自问世以来,该药因强效、广谱抗真菌的疗效已成为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研究证实,两性霉素B可与细胞膜上固醇结合形成孔道,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真菌死亡。然而该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如肾毒性、低钾血症、输液反应等使其临床应用受限,尤其是肾毒性,可能引起
传统两性霉素B使用脱氧
循证医学证据支持,ABCD疗效及安全性获多个指南肯定
ABCD的疗效与安全性经历了多项权威临床研究“锤炼”。在疗效方面,有研究显示ABCD显著优于传统两性霉素B且在传统两性霉素B不耐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中也有良好疗效。
一项系统综述纳入接受ABCD治疗传统两性霉素B不耐受或治疗失败的572例患者,其中在107例可评估患者和239例意向治疗人群中发现了全身性念珠菌感染,ABCD在可评估患者中完全或部分缓解率为70%,意向治疗人群中为50%。
一项回顾性对照研究纳入六个癌症或移植中心的82例接受ABCD治疗的曲菌病患者和261例接受两性霉素B治疗的曲菌病患者,评估可接受评估患者的缓解、生存和安全性。结果显示,与两性霉素B相比,ABCD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前120天生存率(50.0% vs 28.4%,P<0.001),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78天 vs 36天)。
安全性方面,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试验纳入174例侵袭性曲菌病患者,分别给予ABCD(6.0mg/kg/天)与传统两性霉素B(1.0-1.5mg/kg/天)治疗,结果提示ABCD引起的肾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两性霉素B(25.0% vs 49.4%,P=0.002)。
基于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目前美国感染病学会曲霉病诊断处理实践指南、欧洲医学真菌学联盟(ECMM)全球指南-毛霉菌的诊断和管理等多个权威指南均推荐ABCD用于抗真菌治疗。
“克”菌制胜之道,在于推动临床规范化用药
《用药指导原则》对ABCD的用法用量、配制、滴注方法、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成年人和儿童,建议剂量为3.0-4.0mg/kg/天,初次用药建议进行剂量爬坡。配制药物时,将50mg ABCD溶解于10mL无菌注射用水。输注前,应首先给予抗组胺药和地塞米松等进行预处理,且在每个疗程的第1次用药前建议做试验注射。正式进行ABCD药物滴注时,建议开始静脉滴注后的前2h内减慢输注速度。以3-4mg/kg/天的剂量给药时,一般需要输注4-6h,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滴注时间。
输液反应是ABCD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常表现为寒颤、
总结
总体而言,两性霉素B具有广谱强效杀真菌、疗效持久等特点,但肾毒性、低钾血症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ABCD与传统两性霉素B药理机制相似,但具有更好的肾脏安全性和较低的低钾血症发生率。《用药指导原则》的发布为ABCD在临床应用和有效使用方面提供了正确引导,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控输液反应、肾毒性、低钾血症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规范化用药。
赵东陆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助理
血液科二病房(淋巴系统疾病)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秘书长
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会副组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学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药学会 血液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淋巴瘤分委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血液内科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淋巴瘤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内科专业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