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19:43:00来源:医脉通阅读:9次
Takotsubo综合征是一种以左心室短暂性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与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对Takotsubo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了总结。
流行病学
Takotsubo综合征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现代生活的压力增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心脏科医生对Takotsubo综合征的认识更充分,提高了检测率。在有
在Takotsubo综合征患者中,女性占80%-90%,男女患病率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
发病机制
Takotsubo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的假说包括以下几种: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理压力或精神疾病通过脑-心轴的作用导致心脏损伤;冠脉
图1 Takotsubo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Takotsubo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与急性压力事件有关的急性胸痛、呼吸困难和
压力事件通常包括亲人去世、冲突和重大生活事件。非心脏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如
诊断标准
目前,Takotsubo综合征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梅奥诊所于2008年修订的诊断标准,如表1所示。由于缺乏特定的诊断方法和生物标志物,在诊断Takotsubo综合征前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表1 2008年修订版梅奥诊所Takotsubo综合征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Takotsubo综合征主要需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鉴别,如表2所示。
表2 Takotsubo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治疗
由于缺乏足够的循证依据,一些临床医生选择对心肌梗死有效的药物来治疗Takotsubo综合征,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急性期的治疗要点在于支持治疗和并发症管理,主要基于临床经验和专家共识(如表3所示)。目前尚无干预措施可减少复发或主要心血管事件,因此,长期治疗的要点在于相关危险因素和共患疾病的管理。
表3 Takotsubo综合征的治疗方案
注: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预后
既往认为,Takotsubo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疾病,患者的心脏可完全恢复正常,预后良好。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虽然Takotsubo综合征患者的LVEF可恢复正常,且不存在重大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但其临床结局明显劣于普通人群。
Takotsubo综合征住院患者的死亡率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当,20%的患者有严重不良事件风险,4%的患者存在死亡风险。此外,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5.6%每患者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率为9.9%每患者年。1/8的Takotsubo综合征患者会在疾病首次发作后5年内复发(通常由不同的压力事件诱发),复发的可能性尚不能通过已知的临床或生理因素进行预测。即使在LVEF恢复正常后,呼吸困难、嗜睡、心悸和一过性胸痛等症状在首次发作后仍可持续2年以上。
参考文献: Singh T, Khan H, Gamble DT, Scally C, Newby DE, Dawson D. Takotsubo Syndrome: Pathophysiology, Emerging Concept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Circulation. 2022 Mar 29; 145(13): 1002-1019.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