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7 19:25:41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系统性轻链(AL)型淀粉样变性是最常见的系统性淀粉样变性。2021年10月
01.恭喜李剑教授及您的团队2022年在AL型淀粉样变性治疗领域取得的新成绩,我们看到,今年EHA会议将公布您带领团队进行的达雷妥尤单抗联合
李剑 教授:近年来,AL型淀粉样变性领域进展迅速,诊断日益精准,治疗新药层出不穷。既往硼替佐米等药物的应用显著改善了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预后,降低了患者早期死亡率,但IIIa和IIIb期患者整体预后仍旧较差,特别是严重心脏受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大概6个月。现在,达雷妥尤单抗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用于治疗AL型淀粉样变性的药物,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本项研究1评估了DVd联合治疗心脏受累的III期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单中心II期临床试验,计划入组40例新诊断的Mayo分期(2004分期)IIIa和IIIb期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目前共纳入3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41-77)岁。入组患者的中位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为10665(803- >35000)pg/mL、中位心肌
在安全性方面,最常见3级或4级不良事件为感染(n=8,21.1%),输液反应5例(13.2%),其中3级反应1例,均发生在第一次注射期间。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包括3级
研究结果显示,达雷妥尤单抗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在治疗严重心脏受累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潜在优势。
02.心脏是AL型淀粉样变性常见的受累器官,2022年EHA也有其他研究,同样聚焦达雷妥尤单抗治疗伴心脏受累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疗效方面,您可否帮我们分析一下其研究及数据?
李剑 教授:晚期心脏受累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预后极差,有着巨大的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无论在国内或是国外都对此高度重视。EMN22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开放标签的国际II期研究,在EHA会议上公布了最新进展,EMN22研究2目前已入组27例新诊断的IIIb期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分别有10例(37%)和17例(63%)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II级和IIIA级。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抗单药治疗,中位持续时间为7个月。中位随访8个月后,ORR为67%,CR率为19%。中位OS为9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中位OS率分别为63%和49%。研究结果显示,在预后不良的IIIb期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中,达雷妥尤单抗单药治疗引起了快速、持久的血液学缓解,且无新的安全性事件;中位OS超过了既往其他治疗方案报道的OS生存数据。
03.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会更多地关注心脏受累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能否请您谈一谈如何在早期筛选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从而进一步提高此类患者预后?
李剑 教授:AL型淀粉样变性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但由于其进展迅速和非特异性临床特征,经常被误诊或在病程后期发现,且确诊时心脏严重受累的患者总体预后不良。因此,对有发展为AL型淀粉样变性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可能会带来及时诊断和更好的预后。
可以通过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心脏受累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进行早期筛查,还可以通过对诊断为意义未明的单克隆γ球蛋白病(MGUS)的患者进行早期筛查,预测MGUS进展为AL型淀粉样变性的风险。由于MGUS是常见的恶化前
04.随着达雷妥尤单抗等新药的引入及治疗的规范性提高,治疗持续时间也成为医生关注的话题。目前,AL型淀粉样变性的治疗仍然缺乏持续治疗时间与患者生存获益之间的证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持续治疗能否进一步改善治疗结局?EHA会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相关研究?
李剑 教授:近几年,
05.请您谈谈您对基于达雷妥尤单抗的治疗方案在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有哪些展望?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李剑 教授:目前达雷妥尤单抗已经应用于初治晚期心脏受累、复发/难治性等各个层面的AL型淀粉样变性患者的治疗中,未来可能需要在更多方面进一步探索:一是在早期淀粉样变性患者中,基于达雷妥尤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能否替代既往的自体移植一线方案。二是对于一线治疗后未达到CR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达雷妥尤单抗的巩固治疗。三是对于获得CR和高质量的游离轻链缓解的患者,给予1-2年的达雷妥尤单抗维持治疗是否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PFS获益。四是在达雷妥尤单抗+地塞米松二药联用的基础上,对比联用第三种药物的有效性,并比较与不同药物如硼替佐米、
李剑 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
文章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MED-ONC-CN-2986
Content Approved Date:6/6/2022
参考来源
[1] Ya-juan Gao, et al. 2022EHA. Abstract#P903.
[2] Kastritis E, et al. 2022EHA. Abstract#P915.
[3] Grande M, et al. 2022EHA. Abstract#PB2002.
[4] Szalat R, et al. 2021ASH. Abstract#P2734.
[5] Raphael E Szalat, et al. Am J Hematol. 2021 Nov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