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9 21:02:10来源:医脉通阅读:11次
编辑:游士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一年一度的全球肿瘤界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已于当地时间2022年6月3日-6月7日召开。对于局部进展期
医脉通:首先恭喜您研究成果的入选,可否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试验的研究背景及研究结果?
武爱文教授:该研究主要针对高危中低位且伴pMMR/MSS的直肠癌患者,旨在评估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PD-1抑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是一项小样本的II期队列研究,开始于2018年左右,主要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前期的PKUCH-R02等临床研究成果为基础。II期前瞻性研究PKUCH-R02试验表明,对于高危直肠癌患者,TNT策略可以实现约28%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
这一可观的疗效令人振奋,也令我们思考,可否通过联合用药等策略来进一步提高疗效?于是就有了PKUCH-04试验,入组患者先接受3个周期的奥沙利铂及
此次ASCO大会上我们公布了研究的初期结果,报道了患者的pCR率。针对25例患者的分析显示,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6例;N2患者为19例;ECOG评分均为0分;直肠系膜筋膜受累(MRF)患者共14例;壁外脉管侵犯(EMVI)患者共20例。我们将满足T3c及以上、N2、MRF阳性、EMVI阳性或侧方淋巴结阳性任意一项的患者定义为高危患者。
结果显示,21例患者接受了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15例患者获得主要病理缓解(MPR),其中7例患者实现病理完全缓解(pCR)。4例患者于新辅助治疗结束后选择“等待观察”策略,其中3例实现临床完全缓解(cCR),1例为近cCR。
安全性分析显示,大多数不良事件为1-2级,未发生4-5级不良反应,且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较少。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RCCEP)的发生率为72%,且均为1-2级。
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与PKUCH-R02研究相比,PKUCH-04研究通过诱导化疗阶段化疗与卡瑞利珠单抗的联合,使患者获得了更高的pCR率,pCR率可达33.3%。因此,对于高危中低位且伴pMMR/MSS的直肠癌患者,TNT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可以获得较好的肿瘤学退缩结果。
医脉通:研究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您认为这些结果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
武爱文教授:PKUCH-04试验虽然是一个病例数仅有25例的小样本研究,但从其结果来看,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高危中低位且伴pMMR/MSS直肠癌患者的pCR率。pCR率一直是可手术直肠癌临床上较为关注的指标,因此,该研究在新辅助化疗的联合用药方面,可能会发挥比较重要的提示作用。
此外,我们的研究有3个特点,首先,该研究基于前期的R02研究,有比较坚实的TNT应用依据;其次,我们的研究针对于高危pMMR/MSS直肠癌,且探索了免疫治疗的疗效;最后,我们的用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进行疗效评价。而从疗效评价的结果来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然而联合放疗之后疗效更佳。
总的来说,该项研究最大的意义还是对免疫治疗应用于TNT模式的成功探索,不过目前我们只获得了疾病缓解的数据,远期生存数据的分析仍需进一步的随访。
医脉通:对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从临床实践出发,您认为免疫治疗在其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武爱文教授:对于临床医师来说,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需要兼顾以下两个目标。首先是改善患者的生存,即以治疗为目的,减少患者局部复发和疾病转移的发生率。其次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患者的功能保护,比如器官保护和括约肌保留等。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癌症的精准治疗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患者功能保护的理念也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既往的研究提示,对于dMMR患者,单纯的免疫治疗已经可以实现较好的疗效,患者pCR率可达60%-70%,这为此类患者的器官保留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而对于占比更高的pMMR/MSS患者来说,单纯免疫治疗的疗效较差,这就为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用武之地。现在免疫联合治疗的最佳策略还在探索中,联合放疗、联合化疗以及联合靶向治疗等多个方向均有研究涉及,从总的肿瘤退缩比例来看,这些策略的疗效比起传统方案均有所进步。传统方案通常只能实现约15%的pCR率,而TNT策略将这一数字提升至25%左右,我们的研究又将其提升至约35%左右,提升的幅度是令人振奋的。
另外,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高危pMMR/MSS人群,患者存在肿瘤负荷较重或生物学行为不佳的情况。而在临床中,随着肿瘤负荷和风险度的不同,患者的pCR比例也会有所变化。我认为,如果将研究人群扩展到中危和低危pMMR/MSS患者,pCR率或可突破50%。这无疑为pMMR/MSS患者后续采用“等待观察”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医脉通: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应用提升了新辅助治疗的地位,可否请您分享一下新辅助免疫治疗未来的前景与挑战?
武爱文教授: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离不开直肠癌的精准分型和分期。分子分型目前大多以MMR和MSI状态为基础,将患者分为dMMR/MSI-H和pMMR/MSS两类;此外RAS/RAF状态以及其他的一些基因突变及扩增也应该纳入分子分型标准中,以实现精准分型的目的。
临床分期与患者的风险度分层相关,是通过对患者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结果的分析,结合T分期、N分期、MRF状态、EMVI状态或侧方淋巴结状态等因素,对患者的风险度进行区分。但这些指标具体如何应用到新辅助治疗的疗效预测中,如何定义各指标的权重,仍需要之后的更多研究进行探索。
基于精准的分型与分期,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适度治疗,例如对于dMMR/MSI-H患者,可能单纯免疫治疗即可;而对于pMMR/MSS高危患者,可能需要一定强度的联合治疗或者TNT治疗。当然,具体的强度选择也要基于动态监测技术的发展,例如循环肿瘤DNA(ctDNA)技术和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TC)技术等。
此外,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我想我们应该特别关注治疗中或治疗后远处转移的发生风险。实际上,局部进展期患者和晚期患者的重要区别即为是否发生远处转移,一旦患者发生远处转移,那么免疫治疗的疗效就会大打折扣。而受限于我们目前的检查手段,无论是通过CT、MRI还是PET-CT,我们都不能完全确定患者的远处转移情况。因此,对于接受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访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也要在于患者的沟通交流中侧重于这方面的评估。
总体来说,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可期,我们需要基于更精准的分层和分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因此,我们需要开展一些更大样本量的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为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循证医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