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时隔6年,ESVS发布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和椎动脉疾病的防治最新指南(下)

2022-06-07 14:11:5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翻译:倒影无痕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继2009年和2017年版本之后,欧洲血管外科学会(ESVS)制定了针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病变和椎动脉病变的防治指南2023版,本文为下半部分。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65.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应由实行手术的外科医生/麻醉师根据当地经验、患者偏好和首选的抗血小板策略,决定麻醉策略(局部麻醉/全身麻醉)(IIa级推荐,B级证据)


66.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建议由训练有素的血管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而非其他专业的外科医生(I级推荐,B级证据)


67.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颈动脉暴露(顺行、颈后)应由手术外科医生决定(IIa级推荐,B级证据)


68.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不推荐常规进行颈动脉窦神经阻滞(III级推荐,A级证据)


69.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应考虑使用鱼精蛋白逆转肝素(IIa级推荐,B级证据)


70.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分流术的选择应由手术外科医生决定(IIa级推荐,C级证据)


71.对于接受常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推荐常规补片闭合,而非常规原发动脉切开闭合(I级推荐,A级证据)


72.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应根据手术外科医生的判断来选择补片闭合材料(IIa级推荐,A级证据)


73.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建议进行外翻式内膜切除术或修补式内膜切除术,而非常规的原发性动脉切开闭合术(I级推荐,A级证据)


74.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外翻或修补式内膜切除术的选择应由手术外科医生决定(IIa级推荐,A级证据)


75.对于无症状性颈内动脉孤立成圈/扭结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手术矫正(III级推荐,C级证据)


76.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孤立性成圈/扭结的患者,当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症状的其他原因时,可以考虑手术矫正(IIb级推荐,B级证据)


77.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血管造影、彩超或血管镜检查进行术中成像,以降低围手术期卒中的风险(IIa级推荐,B级证据)


78.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建议外科医生在术前预测远端病变扩展的存在并提前计划(I级推荐,C级证据)


79.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应考虑选择性伤口引流(IIa级推荐,B级证据)


80.对于近期出现颅外段颈内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状的患者,不推荐进行颅外-颅内搭桥手术(III级推荐,A级证据)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81.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建议在球囊充气前静脉注射阿托品或格隆溴铵,以防止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I级推荐,C级证据)


82.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经桡动脉或经颈动脉血运重建应被视为经股动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替代方法,尤其是在经股动脉通路可能带来更高并发症风险的情况下(IIa级推荐,B级证据)


83.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支架类型(开孔、闭孔)应由操作者决定(IIa级推荐,B级证据)


84.对于接受选择性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双层网状覆盖支架(IIb级推荐,C级证据)


85.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计划进行预扩张时,应考虑球囊直径<5mm,以降低围手术期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IIa级推荐,C级证据)


86.对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残余狭窄<30%时不建议进行后扩张,以减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III级推荐,B级证据)


87.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考虑使用脑保护系统(IIa级推荐,C级证据)


88.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由操作者决定脑保护装置类型(过滤器、近端血流逆转)(IIa级推荐,B级证据)


89.对于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当存在晚期颈总动脉病变或颈外动脉病变(如果要在颈外动脉内放置闭塞球囊)或对侧闭塞和侧支不足时,不建议放置近端脑保护装置(III级推荐,C级证据)


90.对于接受经股动脉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每年(每位操作者)进行至少12次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被视为合适的操作者,以保证最佳结果(IIb级推荐,C级证据)


颈动脉干预治疗后并发症


91.对于发生围手术期卒中的患者,建议区分术中还是术后卒中(I级推荐,C级证据)


92.对于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在颈动脉夹释放、血流恢复后出现同侧神经功能缺损时,建议立即重新探查颈动脉(I级推荐,C级证据)


93.对于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任何时间发生同侧或对侧卒中的患者,建议对颈动脉和大脑进行紧急诊断性神经血管成像(I级推荐,C级证据)


94.对于颈动脉治疗术后低血压患者,应考虑给予静脉内晶体液和扩容剂作为一线治疗;如果血压无改善,应考虑静脉加压药以维持收缩压>90mmHg(IIa级推荐,C级证据)


95.对于接受颈动脉治疗的患者,建议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最初3-6小时内,以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过程中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压(I级推荐,C级证据)


96.对于在手术过程中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建议在颈动脉血运重建后的最初24小时内定期监测血压(I级推荐,C级证据)


97.对于进行颈动脉干预治疗的中心,建议制定术后高血压治疗的书面标准(I级推荐,C级证据)


98.对于出现与喘鸣或气管偏斜相关的术后颈部血肿的患者,建议立即重新探查(I级推荐,C级证据)


99.对于颈动脉贴片感染或颈动脉支架感染的患者,建议切除并自体静脉重建(I级推荐,C级证据)


100.对于颈动脉贴片或支架感染的患者,不建议切除和假体重建(III级推荐,C级证据)


101.在选定的手术高风险或疑似补片感染的急诊患者中,作为三阶段EndoVAC技术的一部分,可以考虑插入覆膜支架(IIb级推荐,C级证据)


102.对于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当同侧颈动脉再狭窄率为50-99%时,建议重新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I级推荐,B级证据)


103.对于同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当同侧颈动脉再狭窄率<50%时,建议进行药物治疗(I级推荐,B级证据)


104. 对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当出现无症状性颈动脉再狭窄率为70-99%时,在多学科团队会诊后可考虑重新干预(IIb级推荐,A级证据)


105. 对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当出现无症状性颈动脉再狭窄率>70%时,建议进行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106.对于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时颈动脉夹闭期间或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球囊膨胀(或近端血流逆转)期间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或癫痫发作的患者,建议连续术后监测,对于无症状性再狭窄>70%的患者进行重新干预(I级推荐,C级证据)


107.对于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在颈动脉夹闭期间发生明显电生理变化,或在全身麻醉下颈动脉夹闭期间经颅多普勒监测大脑中动脉平均速度低于15cm/s时,建议连续术后监测,对无症状性再狭窄>70%的患者行再干预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


108.对于已决定进行血运重建的再狭窄患者,建议根据多学科团队会诊、当地外科医生和介入医师的偏好以及患者选择来选择是否再次进行动脉内膜切除术或支架植入术(I级推荐,C级证据)


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管理


109.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不建议对颈动脉病变进行常规筛查(III级推荐,C级证据)


110.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对年龄>70岁、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病史或有颈动脉杂音、左侧主干病变的患者,应考虑进行超声筛查颈动脉病变,以便告知患者合并的颈动脉病变会增加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关风险(IIa级推荐,C级证据)


111.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当近6个月内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且颈动脉狭窄率为50-99%时,应考虑分期或同步颈动脉干预治疗(IIa级推荐,B级证据)


112.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当近6个月内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且颈动脉狭窄率为50-99%时,应考虑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而非颈动脉支架植入术(IIa级推荐,B级证据)


113.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当伴有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率为70-99%时,不推荐分期或同步颈动脉干预来预防术后卒中(III级推荐,B级证据)


114.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当存在双侧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为70-99%或一侧狭窄为70-99%伴对侧闭塞时,可考虑分期或同步颈动脉干预治疗(IIb级推荐,C级证据)


115.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当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被认为有必要进行颈动脉干预治疗时,应根据手术的紧迫性、冠状动脉搭桥期间抗血小板治疗的选择、个体患者特征、症状状态和当地专业知识考虑选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IIa级推荐,C级证据)


颈动脉病变和重大非心脏手术


116.对于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当近6个月内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时,建议进行颈动脉成像检查(I级推荐,B级证据)


117.对于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当近6个月内有因同侧狭窄率为50-99%的颈动脉狭窄导致的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时,建议在择期非心脏手术之前进行颈动脉血运重建(I级推荐,B级证据)


118.对于既往有卒中病史且无明显颈动脉病变的患者,建议择期非心脏手术尽可能推迟6个月;进行半紧急择期手术的决定必须根据潜在的病变个体化决定(I级推荐,B级证据)


119.对于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无症状患者,不推荐常规颈动脉成像(III级推荐,B级证据)


120.对于接受重大非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进行全面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以助围手术期卒中风险达成共识(I级推荐,B级证据)


121.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为50-99%的患者,在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时,建议在手术前不要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应根据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的评估来停止抗血栓治疗(III级推荐,B级证据)


122.对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率为50-99%的患者,在接受重大非心脏手术时,不建议进行预防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III级推荐,B级证据)


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病变


123.对于无症状性颈总动脉近端或无名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不推荐开放或血管内治疗(III级推荐,C级证据)


124.对于症状性颈总动脉近端或无名狭窄的患者,应考虑开放性逆行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IIa级推荐,C级证据)


无症状椎动脉疾病的治疗


125.对于无症状性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不推荐开放或血管内治疗(III级推荐,C级证据)


症状性椎动脉疾病的治疗


126.对于疑似椎基底动脉缺血的患者,建议将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或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作为一线血管成像方式(I级推荐,B级证据)


127.对于转头时眩晕或头晕的患者,建议不要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缺血(归因于头部运动时椎动脉夹伤),除非血管成像证实转头时血流明显中断(III级推荐,C级证据)


128.对于椎动脉狭窄率为50-99%的患者,当出现椎基底动脉支配区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时,不推荐常规支架植入术(III级推荐,A级证据)


129.对于椎动脉狭窄率为50-99%的患者,当反复出现椎基底动脉支配区域症状(尽管有最佳药物治疗)时,可以考虑血运重建(IIb级推荐,B级证据)


130.对于合并颈动脉和椎动脉病变的患者,不推荐同步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血运重建(III级推荐,C级证据)


131.对于接受椎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药物洗脱支架而非裸金属支架(IIa级推荐,C级证据)


132.对于接受椎动脉干预治疗的患者,不推荐使用导管血管造影进行连续监测(III级推荐,B级证据)


133.对于接受过开放式或血管内椎动脉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连续的无创影像监测(IIb级推荐,C级证据)


原文索引:European society for vascular surgery (ESVS) 2023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atherosclerotic carotid and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22 May 19;S1078-5884(22)00237-4. doi: 10.1016/j.ejvs.2022.04.011. Online ahead of print.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