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0 22:43:58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伊布替尼等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TKi)已经彻底改变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的治疗。患者对BTKi的耐药性主要通过BTK(C481)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y2(PLCy2)上半胱氨酸结合位点的突变产生。nemtabrutinib(MK-1026:曾用名ARQ-531)是第二代BTKi,是野生型和C481S突变体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的可逆的双重抑制剂。
来自美国的Jennifer Woyach等研究者团队进行了一项I/II期剂量递增和剂量扩展BELLWAVE-001研究(NCT03162536),探索了nemtabrutinib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nemtabrutinib的初步推荐II期剂量(RP2D)被定为65mg QD。剂量扩展阶段的初步结果(数据截止日期2012年4月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6.18个月)表明,nemtabrutinib(65mg QD)对CLL/SLL患者来说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在2022 EHA会议上,研究者公布了BELLWAVE-001研究中CLL/SLL患者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1月25日)。
研究方法
纳入研究患者的主要资格标准包括年龄≥18岁、有症状的CLL/SLL、伴可评估疾病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接受过≥2种既往治疗后出现复发或难治、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伴lgM水平≥2×正常值上限(ULN)。在本研究中,患者被分为9个扩展队列,每个队列纳入10-25例患者。直到患者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疾病进展、患者退出研究时,研究停止。主要终点为CLL/SLL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根据iwCLL标准),次要终点包括缓解持续时间(DOR)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探索性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研究设计详见图1。
图1
研究结果
74例CLL/SL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5(范围,0.1-35.9)个月,57例接受nemtabrutinib RP2D(65mg QD)治疗的CLL/SLL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1个月(范围,0.1-33.9)。治疗情况详见图2。
图2
CLL/SLL患者的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4(范围,1-18),71例(96%)患者既往接受过BTKi治疗,22例(30%)存在del17p,43例(58%)存在IGHV未突变,50例(68%)存在C481S BTK突变(表1)。
表1
在接受RP2D治疗的CLL/SLL患者中,ORR为53%(30/57),2例达到完全缓解(CR),15例达到部分缓解(PR),13例达到淋巴细胞增多的部分缓解(PRL)(表2)。所有CLL/SLL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不可估计(NE)(范围,13.9个月-NE)(图3)。
表2
图3
在CLL/SLL患者中,74例(100%)患者均报告了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51例(69%)出现与药物相关的TEAE,其中22例(30%)患者出现≥3级的药物相关TEAE,未报道5级与药物相关的TEAE;9例(12%)出现导致停药的药物相关TEAE,包括心动过缓(n=1)、不适(n=1)、热烧伤(n=1)、血肌酐升高(n=1)、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n=1)、血小板计数减少(n=1)、急性肾损伤(n=1)、皮疹(n=1)、红斑疹(n=1)、高血压(n=1)和低血压(n=1)(同一患者可出现一种以上的TEAE)。常见的TEAE(≥20%)包括味觉障碍(36%)、高血压(35%)、外周水肿(34%)、咳嗽(32%)、疲劳(32%)、便秘(31%)、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31%)、头晕(30%)、恶心(30%)、发热(30%)、腹泻(28%)、呼吸困难(28%)、关节痛(24%)、血小板计数下降(24%)、上呼吸道感染(23%)、畏寒(22%)、肺炎(22%)、贫血(20%)。5例患者出现5级TEAE,包括疾病进展(n=1)、呼吸衰竭(n=2)、呼吸困难(n=1)和败血症(n=1)。(表3)
表3
研究结论
nemtabrutinib治疗CLL/SLL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疗效和可管理的安全性。2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1例≥3级),在经过多线既往治疗和既往应用共价BTKi后进展的患者中观察到疾病缓解。应用剂量≥65mg的nemtabrutinib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的研究仍在继续进行。
参考来源:Jennifer Woyach, et al. 2022EHA.Abstract# P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