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庄建华: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丨中国医促会眩晕医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

2022-06-21 15:28:25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本文作者:医脉通眩晕会议报道小组

医脉通整理报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眩晕医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于2022年6月17日-2022年6月1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会议交流形式召开。在本次大会上,来自上海长征医院的庄建华教授就“中枢性位置性眩晕”主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报告。

 

位置性-变位性眩晕/眼震区别

 

位置性(positional):头部维持在某个位置时出现的眩晕/眼震-强调位置。

 

变位性(positioning):头部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出现的眩晕/眼震-强调过程。

 

耳石症用“变位性”更合适-其实也未必!!

 

位置性-变位性眩晕/眼震机理

 

➤耳石类型不同,致病机理也不同:

 

游离耳石:耳石移动-变位性(positioning)

 

粘附耳石:壶腹与重力角度-位置性(positional)

 

非耳石因素如轻壶腹、中枢疾病(中枢耳石器重力信息整合异常)-适用位置性(positional)

 

BPPV:耳石症机理

 

➤耳石比重:2.71

 

➤粘附耳石:重壶腹改变壶腹重力敏感性(位置性)

 

➤游离耳石:活塞效应改变液体动力学(变位性)

 

62101.png

 

游离耳石:改变液体动力学

 

耳石移动产生的拉力与所处管径的截面积呈反比。


62102.png


解释:水平/后管潜伏期差别。


两种耳石症的差别

 

62103.png

 

其中位置性粘附耳石:易与CPPV混淆。

 

小脑功能分叶

 

绒球小结叶:与CPPV相关


62104.png

 

绒球小结叶:绒球/旁绒球

 

损害后表现:

 

➤下跳眼震(常自发)

➤GEN/反跳眼震

➤损害追踪(同侧)

➤VOR抑制失败

➤重塑适应损害

➤甩头幅度/方向异常

➤对侧OTR/交替性反向偏斜

 

➤与CPPV关系:小。

 

绒球小结叶:小结/蚓垂

 

损害后表现:

 

➤周期交替性眼震(PAN)

➤旋转VOR延长

➤摇头眼震向同侧(可与自发眼震方向相反)

➤位置试验:DBN、方向改变水平离地眼震

➤损害头偏对旋转后眼震抑制/晕动病

➤对侧OTR/交替性反向偏斜

➤影响习服

➤损害平移VOR

➤空间定向障碍等

 

➤与CPPV相关。

 

脑干

 

62105.png 

延髓背外侧、桥脑背外侧、中脚

 

➤与CPPV相关:扭转/下跳。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眼震机理

 

62167.png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眼震主要部位:小脑小结。

 

位置性眩晕-BPPV

 

病史:头位改变后、短暂眩晕发作。

 

体征:诱发试验出现特征性眼震。

 

眼震类型:

 

后管:扭转向地、上跳

水平:水平向地/离地

前管:下跳(常不是)

 

PC-BPPV:五大特征

 

➤潜伏期:1~5秒

 

➤特征性眼震

 

➤短暂性:8-40秒

 

➤疲劳性:多次可减轻

 

➤互换性:躺下、坐起均有

 

CPPV病因

 

梗死:小脑小结

 

62108.png

 

肿瘤:第四脑室-影响小脑小结 


62109.png


小脑蚓部肿瘤:影响小脑小结

 

62110.png 


小脑转移瘤:影响小脑小结

 

62111.png

 

代谢:Wernick脑病-常有其他体征

 

62112.png

 

变性:延髓扁桃体下疝(常自发)

 

62113.png

 

最多的其实是前庭性偏头痛

 

➤Roll-test水平离地眼震最多见

 

➤Dix-Hallpike可见向下扭转眼震

 

鉴别点

 

➤两侧眼震差别小,时间长

 

➤眩晕-眼震分离

 

➤发病年龄小、发作频繁

 

➤复位效果差

 

➤自发缓解快

 

➤头颅MRI正常-不能排除中枢性眩晕

 

一个来自韩国的VM临床观察

 

62114.png

 

主要改变在小脑:解释GEN/DBN/扫视/追踪。

 

中枢性位置性眩晕(CPPV)

 

中枢性位置性眼震:小脑小结。

 

水平性眼震(仅位置性):最易与HC-BPPV混淆

 

下跳性眼震(常自发性):有时与AC-BPPV混淆

 

基本无扭转、向上性眼震:很难与PC-BPPV混淆

 

鉴别点:互换性、眩晕-眼震分离、两侧速度差别、衰减快慢、复位效果。

 

BPPV的眼震特点

 

➤眼震类型与半规管兴奋/抑制一致

➤短暂性

➤诱发试验有互换性(半规管可解释)

➤复位效果好(复位后眼震消失)

➤复位过程中眼震变化可以半规管解释

➤水平受累时两侧眼震差别大

➤眩晕-眼震一致

 

诱发/复位时注意观察眼震。

 

以下可能是CPPV

 

➤诱发试验无互换性(半规管不能解释)

 

➤无外伤的“多管耳石”

 

➤复位效果差(眼震不消失)

 

➤发作次数多(月)但每次持续时间短(数天)

 

➤诱发试验下跳眼震考虑中枢(AC-BPPV罕见)

 

➤有时眩晕-眼震分离

 

最需要鉴别:前庭性偏头痛。

 

常见头颅MRI正常的中枢性眩晕。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