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09:33:06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淋巴瘤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L)6829例,死亡2807例;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92834例,死亡54351例1。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NHL中最常见的一个亚类,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2,但一线治疗后,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情况,这部分患者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也是治疗上最需要突破的患者类型。近年来,随着精准诊断、分子分型和靶向药物不断发展,DLBCL的治疗也在不断推进,其中,塞利尼索(希维奥®)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型XPO1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以缓慢可逆的方式,特异性阻抑XPO1,发挥抗肿瘤作用。基于其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塞利尼索治疗方案于2020年6月已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用于复发难治性(R/R)DLBCL患者的三线及以上治疗。
医脉通特别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金洁教授对DLBCL治疗现状和塞利尼索临床使用情况进行解读。
医脉通:NHL是全球十大恶性肿瘤之一,DLBCL为NHL最常见的亚型,请您谈谈DLBCL的治疗现状和患者生存状况?
金洁教授:DLBC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之一,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5%~40%。据相关统计,DLBCL已成为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DLBCL常规使用利妥昔单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R-CHOP方案)。R-CHOP方案是DLBCL的一线治疗方案,该方案对DLBCL的治愈率为50%~70%,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情况3。目前对于复发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缺乏标准治疗方案,这部分患者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也是治疗上最需要突破的患者类型。
医脉通:2021年12月,塞利尼索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全球首个针对肿瘤治疗全新机制的口服型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您认为它对于我国DLBCL的治疗有何优势?
金洁教授:塞利尼索是全球首个针对肿瘤的治疗全新机制口服型SINE。核输出蛋白XPO-1是细胞中关键的核质转运蛋白,负责将蛋白质(包括肿瘤抑制蛋白)运输出细胞核,而肿瘤抑制蛋白的核输出是肿瘤细胞逃避凋亡的重要机制。XPO1表达异常与人类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相关,因此,靶向XPO-1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塞利尼索通过抑制XPO-1,可促进多种相关抑癌蛋白(TSPs)留在核内并且再激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还可降低胞浆内致癌蛋白水平(包括c-Myc等),并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GR)通路,恢复激素敏感性,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医脉通:SADAL研究表明,塞利尼索单药治疗使部分R/R DLBCL受试者获得深度持久疗效,请您解读这一研究,谈谈塞利尼索在实际临床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金洁教授:SADAL研究是塞利尼索治疗R/R DLBCL患者的单臂多中心开放性2b期临床研究,纳入标准为存在既往治疗的原发性或转化型DLBCL、既往2~5线治疗、不适合大剂量化疗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患者。入组的患者基线情况较差,50%是非生发中心型(Non-GCB),41%是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的难治/复发患者,72%患者为末线难治,且入组患者的年龄较大,45%的患者≥70岁。经塞利尼索单药治疗后,所有受试者总有效率(ORR)为28%,完全缓解(CR)率为12%。对86例R/R DLBCL受试者的肿瘤大小进行评估,56例(65%)患者经塞利尼索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其中33例(38%)患者肿瘤体积缩小>50%。中位随访11.1个月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为9.3个月(CR患者:23个月)。中位随访14.7个月时,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1个月(≥部分缓解[PR]患者:mOS未达到;疾病稳定[SD]患者:mOS为18.3个月)。
既往治疗线数较多的患者仍能获得较好的缓解和生存获益,既往接受过ASCT治疗的患者临床获益最大ORR为42.1%。不良事件多为1~2级,可通过支持治疗或剂量调整有效管理。并且,塞利尼索的疗效不受年龄影响,≥65岁的患者与<65岁的患者有相似的临床获益;不受肾功能影响,肾功能异常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均有相似的临床获益。
基于SADAL研究,2020年6月22日,塞利尼索经FDA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的复发难治性DLBCL(包括由滤泡性淋巴瘤[FL]转化而来),是唯一FDA批准用于治疗DLBCL和FL转化的DLBCL的口服型SINE。同时,NCCN指南4(Version2.2022)推荐塞利尼索用于DLBCL三线和后续治疗(包括移植和CAR-T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
医脉通:基于您中心的临床使用数据,谈谈塞利尼索的疗效,以及塞利尼索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前景。
金洁教授:R/R DLBCL患者往往已经历过各种治疗,所以迫切需要全新机制的药物改善生存。塞利尼索是XPO-1抑制剂,其作用机制与其他药物完全不同,或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临床上R/R DLBCL患者,包括ASCT或CAR-T治疗后复发的患者,生存结局已经较差,而在使用塞利尼索后,获得了有效的治疗结果,又能继续接受新的治疗。
小结
DLBCL是临床上最常见恶性淋巴瘤之一,也是发病率逐年增长的恶性肿瘤之一。一线治疗方案是R-CHOP方案,治愈率为50%~70%,存在部分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的情况,这部分患者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也是治疗上的难点,需要全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塞利尼索作为全新机制的口服型SINE,能使既往治疗线数较多的患者获得较好的缓解,给整个疾病的治疗模式注入新的活力,为R/R DLBCL患者带来新的选择。
专家简介
金洁 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学科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浙江大学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血液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学科-浙一医院血液学科带头人
恶性血液疾病研究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
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白血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
浙江省卫健委重点支撑学科血液学科带头人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液学专委会主任委员
抗癌协会血液病专委会前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白血病联盟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医师协会血液学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血液学会、中国健促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
浙江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师学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在Lancet Oncology、Cell、Leukemia等SCI收录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61篇,以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1-3等奖9项
注:希维奥®为塞利尼索商品名。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的新药上市申请,通过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且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以及一种抗CD38单抗难治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
文章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J]. 2022.
2. 刘莎, 陶丽菊.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进展[J]. 右江医学, 2019.
3. 马芙蓉.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 药店周刊,2021(9):187.
4.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Guidelines®) Multiple Myeloma. Version 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