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2022 EHA速递 | 新型BCMA/CD3双特异性抗体——WVT078治疗R/R MM的初期研究结果公布!

2022-06-25 00:33:2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尽管引进了新型治疗方法,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仍然无法治愈,并且随着后续治疗的进行,缓解持续时间(DOR)会缩短。B细胞成熟抗原(BCMA)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在良性和恶性浆细胞上选择性表达,可通过BCMA的信号传导介导MM细胞存活和增殖。BCMA是一个经过验证的临床靶点,目前已有多种靶向BCMA的疗法被批准或开发用于复发和/或难治性(R/R)MM的治疗。双特异性抗体(BsAb)为靶向BCMA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替代方案,且在R/R MM患者中疗效良好。


基于此,来自德国的Marc S. Raab等研究者进行了一项I期递增剂量研究,旨在评估WVT078(一种新型BCMA x CD3 BsAb)用于R/R MM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并在2022 EHA 会议上展示了关于WVT078的发现和临床前特征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的早期数据。


研究方法

  

这是一项正在进行的I期、开放标签、多中心剂量递增研究(NCT04123418),主要终点是评估R/R MM患者应用WVT078的安全性、耐受性,并确定推荐剂量方案。次要终点是评估WVT078的初步抗MM活性和药代动力学(PK)。研究的关键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岁、对≥2种标准护理方案R/R(包括免疫调节药物[IMiD]、蛋白酶体抑制剂和抗CD38药物[如果可用])的MM患者,以及既往接受过BCMA CAR-T和BCMA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的患者。既往使用过BCMA x CD3双特异性抗体、活动性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存在症状性CNS转移或患有其他恶性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研究结果


截至2022年3月7日,33例R/R MM患者接受WVT078静脉注射,每周一次(QW),剂量水平包括3ug/kg、6ug/kg、12ug/kg、24ug/kg、48ug/kg、64ug/kg、96ug/kg、192ug/kg和250ug/kg。患者基线特征详见表1。


在数据截止时,4例(12.1%)患者仍在接受治疗,并有持续反应(CR 2例,sCR 1例,VGPR 1例),27例(81.8%)患者因疾病进展(PD)中断治疗,1例(3.0%)患者因医生决定中断治疗,1例(3.0%)患者因不良事件(AE)中断治疗。


表1

表1.png


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在所有剂量组中任意级别的最常见的(≥20%)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包括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60.6%)、发热(39.4%)、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30.3%)、贫血(24.2%)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4.2%)。


共有17例(51.5%)患者报告了一种或多种≥3级TRAE,最常见的≥3级TRAE为AST升高(21.2%)、淋巴细胞减少(18.2%)、ALT升高(15.2%)、中性粒细胞减少(12.1%)和CRS(12.1%)。33例患者中共有20例(60.6%)出现任意级别的CRS,其中4例(12.1%)≥3级。


使用地塞米松预防CRS时,建议从48ug/kg的剂量开始。33例患者中有9例(27.2%)在第一次或第二次WVT078输注前接受了地塞米松预防治疗,其中7例仍出现CRS(3级[n=1],1-2级[n=6])。2例患者出现剂量限制毒性(DLT)。DLT包括3级肺炎(64ug/kg QW)和3级CRS(192ug/kg QW),二者被认为是严重的AE。


总的来说,未观察到意外的安全性事件。患者可耐受WVTO78的最高试验剂量,CRS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略有增加。PK数据显示没有蓄积现象(图1)。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或推荐扩展剂量(RDE)。


图3.png

图1


有效性


从剂量48ug/kg开始观察到临床活性。在48-250ug/kg(n=26)的有效剂量下,总缓解率(ORR)(部分缓解[PR]或更好)为38.5%(n=10;90%CI,22.6-56.4),完全缓解率(CRR)(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完全缓解[CR])为11.5%(n=3;90%CI,32-27.2)(图2A)。在数据截止时,患者的中位治疗持续时间(min-max)为1.4(0.23-14.3)个月,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4(1.87;不可评估[NE])个月(图2B)。


图4(完整).png

图2


研究结论


正在进行的I期研究的初步临床数据表明,WVT078在人体中表现出强大的抗MM活性和良好的耐受性,且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WVT078单药和与γ分泌酶抑制剂联合使用的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参考来源:Marc S. Raab, et al. 2022EHA.Abstract# P937.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