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6 21:37:5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在日前结束的第27届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上,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
同时,国内外众多专业人士也在EHA会议上分享了大量AML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进展、突破性临床数据及创新理念,由基因突变检测衍生的ELN危险分层细化和BCL-2抑制剂、IDH1/2抑制剂、FLT3抑制剂等靶向治疗探索受到了格外关注。结合细化的危险分层和靶向治疗进展,BCL-2抑制剂(
硕果累累,创新性研究成果亮相EHA年会
EHA年会是全球最重要的血液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会议之一,公布了诸多血液学领域最新进展。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在本年度EHA会议中入选了18项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包括白血病、骨髓移植、植入不良
本次EHA会议上,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团队在“AML的新角度”会议板块进行了关于在AML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γδT细胞的口头报告。研究结果为白血病背景下的免疫抑制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白血病细胞将正常的γδT细胞诱导成为具有抑制功能的细胞会导致髓系白血病的复发。此研究发现了诱导γδT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功能的关键靶分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也许未来针对该靶分子的研究能使γδ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逆转,从而发现全新的靶向联合免疫治疗方案。
扬帆起航,最新进展引领AML精准靶向治疗发展
二代测序技术的出现,使得更多的基因突变研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助力AML分层管理,指导AML治疗。目前,AML的预后等级基于MICM(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型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然而,随着基因检测的不断发展,发现了很多新的基因突变类型。据此进一步划分后,之前在临床上分为低危的患者大概有1/3重新归类为高危。
本次EHA会议发布了NPM1突变AML的共突变模式的影响的欧洲Harmony Alliance结果。此研究通过对欧洲Harmony Alliance AML数据库中1001个存在NPM1突变且接受高强度治疗的AML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最常见的共突变是DNMT3A(54%),其次是FLT3-ITD(38%)。NPM1突变+FLT3-ITD高表达为中危,NPM1突变+FLT3-ITD高表达+DNMT3A突变则为高危(2年总生存期为25%)1。DNMT3A等共突变的发现可能促使既往定义为低危的AML患者实现再分层,从而引领AML治疗预后分层的发展。
近年来,AML治疗主要聚焦在靶向治疗和细胞免疫治疗。中、高危患者经过再分层后应用靶向药物,可获得良好疗效。由此可见,此研究不仅有助于NPM1突变AML患者的重新分类,而且代表着AML未来的研究方向。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团队早期的临床实践也证明,应用再分层从低危AML中筛选出的高复发风险的人群可从移植中获得较好的生存获益。当然,也可从中危人群中重新划分出一部分低危患者,进而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总之,分层进一步细化改进有助于对疾病预后做出精准判断,从而指导疾病分层和治疗选择,进一步制定靶向治疗策略,让更多患者获得“治愈”机会。
直挂云帆,维奈克拉联合方案助力AML“治愈”
AML的治疗在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异基因
随着移植技术的进展、人类寿命的延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老年患者对长期生存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移植患者的年龄在不断突破,从最初的55岁发展到65岁,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团队移植患者的年龄甚至高达78岁。临床实践中,由于维奈克拉为口服药物,非常便利,且维奈克拉+阿扎胞苷桥接治疗可以使更多unfit患者接受allo-HSCT,因此,国内多家中心纷纷应用维奈克拉作为移植前桥接药物,以期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实现“治愈”。由此可见,维奈克拉给AML患者,尤其是unfit 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和治愈希望。
长风破浪,维奈克拉惠及更多AML患者
维奈克拉在中国上市后,改变了unfit AML患者的治疗结局,也给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了治疗利器。近日,维奈克拉主动二次降价,此举不仅延伸和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而且展示了研发维奈克拉的企业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临床医生很乐意看到企业愿意服务更多有需求患者的决心和诚意。期待未来创新靶向药物在AML中的更多临床探索,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惠及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黄晓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杰青”、“长江学者”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国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Asia Pacific Hematology Consortium(亚太血液联盟)委员会主任
国际白血病比较研究组织(IACRLR)全球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会长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 主任委员
Brit J Hematol,J Hematol & Oncol,Ann Hematol, Chin Med J等核心期刊副主编,第九届中华血液学杂志总主编
率领团队针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世界性难题——供者来源匮乏问题,创建成熟完善的单倍型移植技术——“北京方案”,突破移植的国际困境,引领骨髓移植进入“人人有供者”的人类医学新时期
免责声明:本[文章/分享]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卫生医疗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或传播本[文章/分享]。本[文章/分享]由艾伯维提供支持,具体内容均由医脉通独立制作、审核并发布。
参考文献:
1) Hernández-Sánchez A, Villaverde-Ramiro A, Elicegui JM, et al. 2022 EHA. Abstract S130.
2) Lima CB, Marini S, Ribeiro A, et al. 2022 EHA. Abstract PB1806.
3) Sciumè M, Bosi A, Ceparano G, et al. 2022 EHA. Abstract PB1840.
4) Jeff HP, Leong S, Kirkham Z, et al. 2022 EHA. Abstract P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