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促规范,鉴未来 | 中国血液病规范化2022移植领域最新进展大会顺利召开

2022-06-30 22:12:5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2022年6月24日,由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发起的,以“促规范、鉴未来”为主题的中国血液病规范化2022年度移植领域最新进展大会在“云端”盛大举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王建祥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胡豫教授、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担任执行主席,众多顶级学术中心专家齐聚云端。本次会议分为“移路高歌”国际篇和“移路领航”国内篇,对国内外移植领域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工作规划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移路高歌”国际篇


主席致辞

主席致辞微信图片_20220630222553.jpg

黄晓军微信图片_20220630222639.png

黄晓军 教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杰青”、“长江学者”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

国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教育部、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

Asia Pacific Hematology Consortium(亚太血液联盟)委员会主任

国际白血病比较研究组织(IACRLR)全球委员会委员

第四、五届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会长

中华骨髓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Brit J Hematol,J Hematol & Oncol,Ann Hematol, Chin Med J等核心期刊副主编,第九届中华血液学杂志总主编


黄晓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致力于创新发展,更致力于规范化诊疗的推广和普及。在血液病规范化诊疗协作体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血液病的规范化诊疗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协作体,各中心交流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只要思想一致,目标一致,中国的血液学事业一定会迎来更为灿烂、辉煌的发展。衷心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达到期待的目标。


王建祥微信图片_20220630222840.png

王建祥 教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J Hematol & Oncol(IF7.4)副主编

中华血液学杂志主编(2012-2016)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2012-2015)

“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突贡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

CD19、CD33 CAR-T主要研发者

白血病治疗领军人,预后分层、强化诱导、全程管理,显著改善了急性白血病的疗效

牵头制定了《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多部诊治指南

NIH博士后杰出研究奖,第十届“吴阶平医学研究奖-保罗·杨森药学研究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王建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次血液病规范化诊疗会议,本次会议聚焦于移植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国际和国内的进展。会议的主持和讲者皆为移植领域的著名专家,在此祝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感谢各位同道的积极参与,希望能够将会议中交流的学术前沿知识运用到临床诊疗实践中去,改善医疗质量。


吴德沛微信图片_20220630223254.jpg

吴德沛 教授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

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总编辑


吴德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意义重大,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血液病的重要治疗手段,用其他方法无法治疗的患者通过移植获得了新生,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各中心的移植经验差别较大,信息不对称。因此,实行规范化移植十分必要,同时,信息共享方面也需继续向前推进。期待通过共同努力,将中国的血液学事业不断推向更高平台。


胡豫微信图片_20220630223436.jpg

胡豫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

华中科技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所长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获得者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血栓与止血学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会副主委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血液病分会主委

中华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副主编

Thrombosis Research/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副主编


胡豫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血液病规范化诊疗协作体是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以协作中心的医院为单位,通过区域互动促进全国血液系统疾病规范化诊疗的共进协作体。作为国家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协作体共有全国64家中心医院加入,辐射中国骨髓移植登记中心在册医院194家移植中心,以点带面,共进规范协作。本次会议聚焦HSCT治疗领域的新进展、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内容,希望通过本次切磋交流,各位同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马军微信图片_20220630223745.png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白血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护理学组名誉顾问


马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我国移植已占据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尤其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半相合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在国际上的移植数目和技术都处于前沿。生命至上,生命高于一切,期待中国血液病规范化诊疗协作体带领全国各个医院走向血液病规范化诊疗的道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后,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执行主席微信图片_20220630223837.png


张晓辉微信图片_20220630224058.jpg

张晓辉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学组组长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血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理事长

中国白血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编血液领域专著3部,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获“国之名医·卓越建树”称号

以第一完成人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以共同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2022年EHA移植相关最新进展

2022 EHA微信图片_20220630224430.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肖志坚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院刘启发教授的主持下,本次血液病规范化2022年度移植领域最新进展大会的执行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晓辉教授就2022年EHA移植相关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张晓辉教授总结了EHA移植相关最新进展,从GVHD的预防方案和GVHD的治疗方案展开叙述。


一项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提出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二线治疗可提高激素抵抗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患者的疗效,降低二线药物的药物毒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不增加复发率,且患者耐受性良好。一项在中国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表明早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可以通过降低GVH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而有效提高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患者的无GVHD及复发生存(GRFS)率,且不增加复发率。

新靶点CTP合成酶1(CTPS1)具有快速和特异性治疗aGVHD的潜力,目前正用于治疗淋巴恶性肿瘤的临床研发中。人β-防御素2(HBD-2)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减少中性粒细胞在回肠的浸润和抑制异体T细胞反应的作用,降低aGVHD的严重程度,也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此外,HID HSCT后类固醇难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患者使用巴利昔单抗治疗,大多数免疫细胞均可进行免疫重建,且重建程度与巴利昔单抗剂量无关,除CD4+ T细胞外,巴利昔单抗可使大多数免疫细胞恢复至与无aGVHD的患者相当水平,且在HID HSCT后1年内达到与健康供体相当的水平。


新型CD7 CAR-T治疗血液肿瘤的进展

CD7微信图片_20220630224608.png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纪春岩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自敏教授的主持下,北京陆道培血液病研究院陆佩华教授分享了新型CD7 CAR-T治疗血液肿瘤的进展。


陆佩华教授对CD7 CAR-T的机制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并分享了相关临床研究。她提出,CD7 CAR-T治疗难治复发的血液肿瘤疗效较好。CAR-T治疗可重建免疫功能,使T细胞发挥出更好的功能,将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HSCT后SOS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HSCT微信图片_20220630224733.png


北京协和医院周道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竺晓凡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峰教授深入解读了HSCT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陈峰教授对SOS的发现史,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同时结合了两个病例,在SOS的鉴别诊断中,强调了发病的高危因素,也强调了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预防大于治疗,且应遵循分层治疗的原则。


专题讨论

讨论-1微信图片_20220630224949.png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张曦教授的主持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贺鹏程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张连生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少元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贺鹏程教授

过去常常思考在新药时代,靶向治疗的涌现是否会取代移植的地位,但从目前部分血液疾病治疗上来看,CAR-T和单抗的治疗尽管能让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但也存在复发的情况。因此,移植仍然重要,但也需要防治移植带来的并发症。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张连生教授

希望中国血液病规范化诊疗走进省会,走进全国,纳入更多血液学规范化内容,未来将继续和各位专家共同努力,促进血液学的规范化诊疗。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王少元教授

近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整个医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个腾飞的时代,将全力配合协作体,将移植的规范化水平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脐微信图片_20220630225203.png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付蓉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高素君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小玉教授就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朱小玉教授指出,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具有较强的抗白血病(GVL)效应及较低的cGVHD发生率,是较好的GVHD和GVL分离的移植类型。未来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干细胞基础生物学的创新研究,开展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UCBT应用于更多患者。


从2022 EHA看GVHD的防治方向

GVHD微信图片_20220630225323.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李军民教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崔丽娟教授的主持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海龙教授从2022年EHA会议角度总结了GVHD的防治方向。


袁海龙教授表示,巴利昔单抗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能有效地预防Haplo-HSCT的aGVHD,且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的风险,这对未来如何更好地管理GVHD和移植后复发提供了思路。


粪菌移植治疗肠道aGVHD的研究进展

粪微信图片_20220630230016.pn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永平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薇教授的主持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晔教授分享了粪菌移植治疗肠道aGVHD的研究进展。


赵晔教授提出,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肠道aGVHD密切相关,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方法,如粪菌移植,是治疗激素耐药的肠道aGVHD的有效措施。粪菌移植与全身免疫抑制治疗,如巴利昔单抗、芦可替尼等联合应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有望降低重度免疫抑制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专题讨论

专题-2微信图片_20220630230200.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姜尔烈教授的主持下,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徐开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炯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陈方平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徐州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徐开林教授

希望协作体未来可以牵头多中心合作,同时,基层单位特别需要此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希望未来基层单位也能参与会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胡炯教授

更多的基础研究表明,特定的肠道菌群所含有的一些代谢产物可能会对aGVHD有治疗效果。未来或可用代谢物替代粪菌,给药可能更方便,也会减少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等情况的发生。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陈方平教授

本次会议非常有价值,移植的规范化十分重要。期待通过各大医院的合作,临床研究的开展,规范化指南的制订,中国的移植水平将在国际上有更强的声音。


总结


张晓辉教授总结到,本次会议指明了移植领域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各位教授就移植领域的并发症,新型诊疗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收获颇丰。未来将继续和各位专家共同努力,出台更多指南和共识,形成独特的思路,通过多中心协同研究,形成更规范的诊疗模式。


“移路领航”国内篇

开场致辞
刘开彦微信图片_20220630230445.jpg

刘开彦 教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主任

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前任会长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组长

中华骨髓库第八届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第八届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骨髓库第八届专家委员会顾问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顾问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脐带血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刘开彦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通过“移路高歌”国际篇,看到了众多国内著名专家以及年轻翘楚,并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国外及国内的最新移植进展,线上线下专家都受益匪浅。本场会议主要聚焦国内,将会从不同角度介绍相关研究、指南,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2版)

中国临床微信图片_20220630230746.png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兰平教授深入解读了CSCO allo-HSCT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指南(2022版)。

许兰平教授从移植适应症、移植时机以及供者选择方面展开了叙述,她提出,本次新版指南体现了全程管理的理念,且不同患者应当有不同的应对方案。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防控的进展及体会

异基因微信图片_20220630231049.png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王季石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王华芳教授分享了allo-HSCT后复发防控的进展及体会。


王华芳教授表示,allo-HSCT后疾病复发是死亡的重要原因,复发患者总体预后较差,移植后复发具有多源机制,从复发机制中寻找攻克难题的线索,是研究的重要方向。复发的相关因素复杂,利用早期可靠预测标志进行检测、对高危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复发防控涉及移植全过程,多种措施的组合、个体化施策、新靶向药、细胞治疗为移植后复发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单倍微信图片_20220630231430.png


解放军总医院刘代红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徐郑丽教授讲述了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徐郑丽教授提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单倍体移植作为挽救性治疗和一线治疗,疗效较好、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在有经验的移植中心,单倍体移植可成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选择。


BRIGHT-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解读

BR微信图片_20220630231613.png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夏凌辉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王景文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莫晓冬教授深入解读了中国多中心临床研究(BRIGHT研究)。


莫晓冬教授从aGVHD的防治现状,真实世界研究展开叙述,他表示,aGvHD发病率高,广泛累及皮肤、肝脏、肠道等人体各组织器官。一线激素治疗有效率低,易产生激素抵抗,可进一步发展为SR-aGVHD,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治疗困难。


白介素2受体(IL-2R)拮抗剂是治疗aGVHD的重要药物。目前国内外普遍推荐IL-2R拮抗剂作为治疗手段。IL-2R拮抗剂可精准靶向IL-2受体,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缓解aGVHD,并且安全可靠,患者长期生存更佳,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低。巴利昔单抗是国内较为常用的IL-2R拮抗剂。


BRIGHT研究是一项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也是目前国际上规模较大的针对SR-aGVHD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旨在探讨巴利昔单抗治疗SR-aGVH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共纳入国内36个移植中心的940例患者,研究证实了巴利昔单抗治疗SR-aGVHD安全有效:治疗后第28天累积总反应率(ORR)为79.4%,3年总生存(OS)率达64.3%;与其他后线治疗相比,巴利昔单抗安全性更高,不会进一步增加感染风险。


专题讨论

专题-微信图片_20220630231916.png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晓文教授的主持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徐雅靖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林花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缪扣荣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徐雅靖教授

四位教授分别从移植指南、移植后复发、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GVHD 方面进行了非常深入的阐述,也介绍了全面且前沿的新进展,希望能为血液病的诊疗规范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杨林花教授

本场会议的四个专题都十分有意义,受益匪浅,希望在协作体专家的带领下,共同推进规范化移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缪扣荣教授

aGVHD的防治、单倍型相合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移植后复发的防控都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环节,aGVHD也是很多时候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些方面仍然需要更加规范的指导。


儿童移植最新共识解读

儿童微信图片_20220630232039.png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万鼎铭教授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李娟教授的主持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程翼飞教授深入解读了儿童移植最新共识。


程翼飞教授认为,allo-HSCT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安全有效的手段,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药物可进一步改善儿童急淋allo-HSCT的疗效。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例分享

造血微信图片_20220630232132.png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赖永榕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的主持下,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陈欣教授分享了一例HSCT后病例。

陈欣教授详细阐述了一例移植后GVHD患者的治疗过程,该患者在移植后的两个月出现了黄色稀水样便,便钙卫蛋白达到423ug/g,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未明显改善,且进展为SR-aGVHD,故加用巴利昔单抗,入组MSC临床试验,后腹痛、腹泻逐渐好转。


她提出,SR-aGVHD患者需尽早启动二线治疗,巴利昔单抗是国内常选用的二线治疗药物,ORR较高,其他GVHD的二线治疗可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注意后续感染和并发症的防治。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机遇与挑战

地贫微信图片_20220630232255.pn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赵谢兰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陈协群教授的主持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章忠明教授深度剖析了HSCT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机遇与挑战。

章忠明教授提出,目前重型地中海贫血移植治疗手段的丰富给患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每种治疗手段都将找准自己的定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HSCT尤其是同胞全合移植和非亲缘移植仍然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


移植后免疫重建与T细胞代谢

移植后微信图片_20220630232421.png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方美云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婷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胡晓霞教授就移植后免疫重建与T细胞代谢展开了详细阐述。

胡晓霞教授认为,移植后早期发热与aGVHD和免疫重建相关,并受到GVHD预防方案的影响,代谢特点决定免疫反应中T细胞的激活与命运,aGVHD最佳干预时间窗在0~3天。


专题讨论

最后专题微信图片_20220630232544.png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罗依教授的主持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顺清教授山西白求恩医院马梁明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昱教授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顺清教授

四位教授分享的内容丰富且深刻,临床上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本次会议学习了很多临床经验以及理论知识。


山西白求恩医院 马梁明教授

很荣幸参加血液病规范化2022移植领域最新进展盛会,感谢各位教授的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昱教授

四位教授分别从儿童移植最新共识、HSCT病例、HSCT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机遇与挑战、移植后免疫重建与T细胞代谢展开了详细的阐述,本次会议收获颇丰。


总结

在会议的最后,大会主席王建祥教授、马军教授,执行主席张晓辉教授总结到:本次会议聚焦于国际、国内移植进展,体现了我国近年来在移植领域的大量临床工作,也代表了中国特色。随着国家整体科研实力的提高,临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协作体大家庭逐步壮大,后续将有更多的中心加入,为中国的血液病规范化诊疗贡献一份力量。未来将不断优化和规范移植技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在国际上发出更强、更有特色的中国声音。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