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亮点纷呈,盛况空前 | 2022 BOC/BOA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现场报道

2022-07-01 19:29:14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了让我国临床肿瘤学工作者能够更快、更方便地分享国际一流科研成果,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联合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于2022年7月1日至2日在山东济南共同主办“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2 China”。7月1日上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专场顺利召开,医脉通现场报道整理如下。


在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主持环节中,马军教授表示,由于小分子靶向药、大分子靶向药、CAR-T、CAR-NK疗法等大多是从血液淋巴瘤发展起来的,此外,近年来中国的CAR-T疗法的研发突飞猛进,因此越来越多的血液淋巴瘤相关研究进展入选ASCO会议。随后,由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贡铁军教授进行专题报告,介绍今年ASCO会议上的两项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研究进展。


DSC2064.JPG


DSC2094.JPG


NDMM中RVd±ASCT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至进展:3期DETERMINATION研究


贡铁军教授首先介绍了3期DETERMINATION研究,该研究是美国研究者开展的一项多中心临床试验,旨在探究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RVd)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 vs RVd+ASCT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采用RVd+ASCT+来那度胺维持治疗方案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显著增加21.4个月。但中位总生存(OS)无获益。维持治疗初期,RVd+ASCT组患者MRD阴性反应率更高(54.4% vs 39.8%)。在安全性方面,RVd+ASCT治疗与较高的毒性反应发生率有关,继发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可能,尤其是继发AML/MDS。贡铁军教授表示,该研究证实在一线,尤其是高风险的情况下,早期进行ASCT的总体PFS获益,并且证明了维持治疗到疾病进展的临床获益。同时也为新出现的结合了单克隆抗体和下一代新型疗法的四联疗法提供了背景资料。


ATLAS: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移植后卡非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vs 来那度胺的3期随机试验


接下来,贡铁军教授介绍了ATLAS研究,该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将ASCT后应用KRd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进行了直接对比。结果显示使用KRd方案进行维持治疗的PFS优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59个月 vs 41.1个月)。与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相比,6周时IMWG和NGS评估的MRD在KRd维持治疗组中均显著获益。在不良事件方面,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贡铁军教授小结道,该研究是第一个证实延长移植后KRd治疗可以改善MM患者PFS的3期临床试验,应用联合方案作为维持治疗,是期待获得更深的缓解和更长期的临床获益,由MRD指导的风险适应KRd维持治疗可能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更有效替代方案,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标准。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教授担任主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介绍了今年ASCO会议上的两项淋巴瘤相关治疗进展。


DSC2132.JPG


DSC2148.JPG


伊布替尼或安慰剂联合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序贯利妥昔单抗维持作为老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的双盲、安慰剂对照3期SHINE研究的初步结果


SHINE研究探究了伊布替尼+BR(苯达莫司汀-利妥昔单抗)方案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作为套细胞淋巴瘤(MCL)老年患者一线治疗的疗效,是首个表明伊布替尼联合化学免疫治疗对初治的MCL患者有高缓解率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化学免疫疗法相比,伊布替尼联合BR方案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PFS,中位PFS为6.7年,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延长PFS2.3年。安全性概况与个别药物的已知概况一致。刘卫平教授表示,伊布替尼联合BR方案和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方案或可成为老年MCL或不适合ASCT患者一线治疗的新基准。


固定周期(FD)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2期CAPTIVATE研究FD队列的3年随访结果


接下来,刘卫平教授介绍了一项“chemo-free”(无化疗)方案治疗淋巴瘤的研究,CAPTIVATE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2期临床研究,评估3周期伊布替尼诱导治疗后12周期伊布替尼+维奈克拉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在此报告该研究的FD队列3年随访数据。结果表明,固定周期伊布替尼+维奈克拉治疗表现出深度、持久的缓解,3年PFS率为88%,其中del(17p)/TP53突变或IGHV突变患者的PFS率≥80%。经过额外一年的随访,没有发生额外的OS事件。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不良事件程度低、治疗开始后4个月内发生,可较快恢复。初步数据表明,伊布替尼+维奈克拉治疗后进展的患者,可以使用单药伊布替尼再治疗。刘卫平教授表示,针对既往未治疗的CLL/SLL患者,伊布替尼联合维奈克拉是一种有效、全口服、每日一次、无化疗的固定周期方案。


专家评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玉琴教授对上述4项研究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解读、评述。对于初治老年MCL患者,推荐非强化疗方案,既往研究(Stil研究、BRIGHT研究)显示,在非强化疗方案中,BR方案在PFS改善方面占有优势。SHINE研究是在初治老年MCL患者中进行的最大的前瞻性、双盲研究,探索在BR方案基础上联合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能否改善患者的PFS、总生存和安全性,该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改善了治疗组患者的PFS。宋玉琴教授表示,该研究结果可能改变未来不适合移植老年初治MCL患者的治疗策略。对于CLL/SLL老年患者,化疗的应用有限,接受BTK抑制剂治疗后需要持续用药,这是目前的治疗难点。CAPTIVATE研究FD队列的目的是期待在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的基础上联合BCL-2抑制剂实现固定周期的治疗,结果首次验证了固定周期方案实现了深度、持久的缓解,对于预后不良的患者,也能实现较好的PFS。


目前,三药联合诱导治疗MM的疗效较优,MRD转阴率较高,来那度胺维持治疗也可实现较长的长期生存,那么一线ASCT的价值如何以及在特殊人群中能否延后ASCT的应用都是值得探索的。在DETERMINATION研究中,探索了在新药治疗时代,ASCT的地位和价值,结果显示了ASCT在新药时代仍具有重要地位,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一线ASCT后进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ATLAS研究探索了ASCT后KRd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的比较,证明了三药维持治疗的重要性,三药维持治疗后MRD转阴的患者仍可以进行来那度胺维持治疗。


DSC2158.JPG


DSC2180.JP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