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脑静脉血栓形成中孤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出血性梗死的比较|EAN 2022

2022-07-05 10:30:26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本文作者:医脉通EAN报道组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不仅在临床上,而且在放射学上,脑静脉血栓形成(CVT)的表现高度可变。出血性梗死是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的最显著特征。在CVT患者中,出血性梗死被认为是一个不利的预测因素。相比之下,呈现孤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iSAH)的CVT患者通常具有良好的预后。为了比较脑静脉血栓形成中孤立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出血性梗死,Jan Kobal等进行了研究,该结果在2022年欧洲神经病学大会(EAN 2022)上以电子海报的形式公布。


研究简介


研究人员从CVT数据库中选择了23名患者。他们的年龄在22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3岁,其中10名为男性。


主要研究结果:


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15/23)、癫痫(11/23)和局灶性体征(9/23)。出血性梗死组的危险因素混合,主要包括激素、风湿和遗传因素。在iSAH组检测到遗传、风湿病危险因素及颅脑损伤。未发现显著差异。影像学检查显示,出血性梗死15/23,iSAH8/23。cSAH7例,中脑周围SAH1例。 结果均是在24小时内得出。出血性梗死/伴SAH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为0-6分,平均2.3分,而cSAH /中脑周围SAH患者的改良Rankin评分为0-1分,平均0.4分 (p<0.05)。出血性梗死组死亡3例(mRS6分),阻塞性鼻窦/静脉的数量在出血性梗死/SAH组中为1.9分,在cSAH/中脑周围组为3.8分 (p<0.05)。


1.png

多静脉窦/深静脉阻塞患者的皮质SAH (a)。提示唇状静脉提供上矢状肌和横韧带之间的连接(b,c)。1个月后患者mRs由4分改善至1分, 3个月后无症状。SSS背侧部分仍然梗阻(d)。

2.png

SSS 和乙状窦阻塞的患者(b,c)出现右侧出血性梗死(a)。随后出现了大面积脑肿胀,尽管进行了减压开颅手术,患者仍死亡(d)。


结论


结果显示,尽管cSAH/中脑周围组的脑静脉/鼻窦数量较多,但其预后明显更好。与出血性梗死组有3例死亡相比,cSAH/中脑周围组无死亡病例,尽管由于不对称组,这一结果并不显著。cSAH和中脑周围SAH 可能是由于穿静脉渗漏所致,我们认为,iSAH患者有更好的穿静脉,这使得静脉血流充足并防止了出血性静脉梗死的形成。                                     


医脉通编译自:Isolated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versus hemorrhagic infarction in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EAN 2022.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