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 10:36:05来源:医脉通阅读:36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经靶向CD19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缓解是非常持久的。临床前数据表明,靶向CD19 CAR-T和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研究方法
研究纳入标准为CD19阳性CLL/小淋巴细胞
主要研究终点为huCART-19联合伊布替尼治疗的安全性。次要终点为可评估患者的剂量可行性(制备失败次数)和疗效指标,包括3个月CR率、MRD阴性率、最佳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至缓解的时间、缓解持续时间、至替代疗法时间和huCART-19药代动力学。
研究结果
1. 患者特征
共19例患者接受了huCART-19输注,入组至接受输注的中位时间为60天(范围:28-252天)。患者的中位年龄62岁(范围:42-76岁),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范围:1-17),中位骨髓CLL负担为20%(范围:5%-80%)。基线特征详见表1。18例跟进随访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2个月(范围:17-58个月)。
表1
2. huCART-19制备的可行性及治疗
14例患者接受三次输注,5例患者接受两次输注(表2)。huCART-19输注时,患者接受伊布替尼治疗7-50个月(中位14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中,14例患者停用伊布替尼,5例患者仍在使用。停用的原因包括可疑的药物毒性(n=6)、患者和医生的选择(n=5)、CLL进展伴BTK突变(n=1)、发生第二种恶性肿瘤(n=1)和未知(n=1)。
表2
3. 安全性
19例患者可进行安全性分析。所有患者至少发生一次不良事件。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3%(10例)和37%(7例)。18例患者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在首次输注后中位时间2天(2-12天)发生,中位持续时间为7天(3-10天)。多数患者(n=12,63.2%)为1级CRS。2例患者需使用
表3
1例患者在输注后第10天死亡,发生4级CRS以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在严重躁动性
4. 疗效
3个月时,16例可评估患者中有7例为CR(43.8%)。12个月时,14例可评估患者中有7例为CR(50%)。13/18例患者在12个月时检测不到MRD(72.2%)(表4)。
表4
中位OS未达到,估计的48个月OS率为84%。接受一线伊布替尼治疗患者与复发/难治患者的OS无差异(p=0.35)。末次随访时,1例缓解者复发并死亡,1例缓解者复发并接受下一线治疗,1例无缓解者经下一线治疗后存活,1例患者在缓解期死于感染,1例患者发生第二恶性肿瘤且CLL状态无法评估。其余13例患者仍在缓解期,其中4例仍服用伊布替尼。48个月时PFS率为70%。一线伊布替尼组与复发/难治患者的PFS无差异(p=0.15)。
研究结论
在本研究中,可评估患者的3个月CR率为44%。12个月时,72%患者未检出MRD。48个月OS率和PFS率为84%和70%。13例患者在末次随访仍处于CR。在使用伊布替尼至少6个月未缓解的CLL患者中联合huCART-19能产生深度和持久的缓解。
参考文献:
Saar I Gill, Vanessa Vides, Noelle V Frey, et al. Anti-CD19 CAR T Cells in Combination w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