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0 14:42:12来源:医脉通阅读:8次
2022年已过半,我们一起来盘点上半年发布的急诊重症领域指南和共识。医脉通临床指南频道共收录该领域指南共识50余篇,本文为集锦第二辑,供大家查阅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原性休克(CS)最常见的原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AMICS)的30天死亡率高达40%-45%。我国发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全面介绍了AMICS的定义、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诊断评估、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策略、机械循环支持、多脏器保护以及分期个体化治疗等内容,为我国AMICS患者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诊治提供了共识建议。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409
文章:我国发布急性心梗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治共识,3分钟掌握要点
急性肺栓塞多学科团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在心血管死亡原因中位列第3,仅次于冠心病和卒中。国外经验显示,通过成立多学科肺栓塞救治团队(PERT)使严重肺栓塞患者及时得到最佳治疗,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改善临床结局。为了推广团队救治理念、规范PERT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国肺栓塞的救治水平,CSC肺血管病学组等总结了我国PERT建设的初步经验,并结合肺栓塞的救治现状提出了PERT建设、运行与质量提升的专家建议。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4977
文章:急性肺栓塞如何救治?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发布!
2022 NICE指南: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初期管理(NG.128)
2022年4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更新了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初期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内容涵盖了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急性期干预措施。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604
文章:时隔3年,NICE更新指南:大于16岁人群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和初期管理
2022 WMS过敏反应临床实践指南
2022年2月,荒野医学协会(WMS)发布指南,内容涉及过敏反应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管理和预防。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054
2022 ELSO液体超载、急性肾损伤以及电解质管理指南
2022年3月,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LSO)发布管理指南,主要针对接受体外生命支持(ECLS)/体外膜氧合(ECMO)治疗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管理提供指导。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441
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专家共识
急诊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管理尚缺乏规范的流程,为此,《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专家共识》专家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充分讨论了急诊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特点、诊治流程、并结合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形成《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专家共识》,供急诊及相关学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210
结核病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
营养不良状态是影响成人结核病重症患者预后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关于结核病重症患者的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我国尚缺乏相关指导性文件。本共识阐述了结核病重症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常用营养制剂种类,并针对结核病重症患者营养评估及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和标准、营养要素种类和给予方式、不同结核病重症类型、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治疗等给出了推荐意见。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72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
为适应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并持续做好急性高危胸痛救治工作,确保“生命至上”原则得到落实,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共同组织全国胸痛中心建设专家对第一版共识进行了全面修订,以期为全国胸痛中心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适应当前形势的工作指引。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742
2022专家共识建议:儿童重症患者血浆和血小板输注(概要)
儿童重症患者经常接受血浆和血小板输注,本共识主要针对临床实践中儿童重症患者血浆和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内容提供指导建议。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4876
西维来司他钠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西维来司他钠是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期间,在我国快速上市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新药,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临床用药指南和规范。为规范西维来司他钠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专家组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共拟出5条建议,并经74名专家投票后制定本专家共识。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221
冻伤早期的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
冻伤是由于机体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温度下降而发生的损伤,目前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特别是在早期救治上,尚缺乏规范、统一的诊疗意见。专家组从冻伤的病理生理、诊断分类、冻伤预防、现场急救、院内早期救治等方面,编写了本共识,形成规范、统一的救治流程,用以指导一线救护人员和专科医师在冻伤早期的急救与治疗。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118
烟雾吸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专家共识
烟雾吸入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SIARDS)是指吸入各种可燃物质所产生烟雾而导致的ARDS。炎症失控、氧化应激、凝血功能紊乱及肺表面活性物质丧失等是SI-ARDS发生的主要机制,此外,烟雾吸入产生的上呼吸道损伤以及吸入有毒气体导致的全身毒性损伤亦会促进SI-ARDS的发生发展。SI-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渗出期、增殖期及肺纤维化期。SI-ARDS目前的救治策略主要包括及时现场评估与院前处置、对烟雾吸入的原发因素治疗、气道管理和机械通气治疗、液体复苏、人工膜肺与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等。近年来多种新型的救治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6101
院前急救待援期公众应对措施专家共识
现阶段我国EMSS的发展逐渐要求将施救地点由传统的院内急救前移至院外,尤其是现场急救延伸,由以医疗专业人员为主转向专业人员与社会公众整体联动,即需要急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FW)”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就能“第一时间”开展必要而恰当的紧急救助措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目击者”,形成完整而有效的急救生命链,让整个急救过程不再遗留“空白时间”,切实提升院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5790
2022 WSES/SICG老年人急性左侧结肠憩室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人急性左侧结肠憩室炎(ALCD)具有独特的流行病学特征,其住院率和术后死亡率更高。2022年1月,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发布指南,针对老年人急性左侧结肠憩室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建议。
链接:https://guide.medlive.cn/guideline/24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