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2 13:44:36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编辑:小园XY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年7月1-2日,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2 China”在济南顺利召开。本届BOC/BOA对各瘤种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总结及回顾。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张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常务理事
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 候任主委
广东省医学会临床研究学分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南粤百杰)
医脉通:请您谈下中国复发或难治性鼻咽癌的治疗现状如何?
张力教授:鼻咽癌是我国特有的恶性肿瘤,全世界鼻咽癌患者约有一半是中国患者。而在中国,鼻咽癌发生基本位于华南地区,即长江以南是鼻咽癌的高发地区。总体上,60%~70%的鼻咽癌能被治愈,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鼻咽癌是预后较好的恶性肿瘤,但不可否认的是,约30%鼻咽癌治疗后仍然会出现复发或转移,或者有部分患者初诊时即为转移性鼻咽癌。对于转移性或复发性鼻咽癌,目前治疗的疗效仍令人不满意,吉西他滨联合
鼻咽癌的特点是,对化疗特别敏感,一旦开始化疗,肿瘤就缩小,但是一停药,肿瘤就会立刻生长,可以说,缓解期特别短,所以说这就是目前鼻咽癌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鼻咽癌的治疗取得较大的进展。总体上,免疫联合化疗的中位PFS能达到近10个月,从原来的约7个月提高到约10个月。目前情况是,化疗之后缓解时间延长一些。尽管免疫治疗的加入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仍满足不了临床需求,中位PFS仍然较短。
医脉通:您牵头开展的RATIONALE-309研究入选了今年ASCO大会,请您谈下该研究的结果以及亮点,研究结果将为复发性鼻咽癌患者带来哪些改变?
张力教授:这是一项随机对照III期临床试验,刚才已提到,常规化疗的PFS约为7个月,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患者PFS。RATIONALE-309研究旨在评估
PFS更新结果
在这之前,已有两个临床试验,分别是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院长和张力教授牵头的JUPITER-02和CAPTAIN-1ST两项研究。可以看到,与RATIONALE-309类似,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比常规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PFS,HR值相当,均为0.5左右,即疾病进展降低约50%。
RATIONALE-309的亮点之一是若患者治疗进展,即揭盲,若是安慰剂组患者即可以交叉至免疫治疗组。这样我们就有机会去探索免疫治疗到底一线还是二线使用更好。如果患者在进展之后二线使用免疫治疗与一线使用的PFS一致,那么一线、二线使用免疫治疗就无差别了。因此,本研究还设定了关键的次要研究终点PFS2,即患者交叉至免疫治疗后的PFS(PFS2)。我们发现,交叉治疗之后,PFS仍有统计学意义。即:一线化疗联合免疫的PFS还是最优的选择,其PFS优于化疗进展后再使用免疫治疗方案的PFS。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一线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地位。既往研究只探索了一线治疗的疗效,并不清楚二线治疗疗效如何。该研究证实,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能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研究设计
上述提及的三个临床试验的共同点是,患者的生存曲线一开始并没有分开,6个月之后两条生存曲线才分开。该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公布时,国内外同行曾提出疑问:生存曲线前6个月未分开,是否前6个月可以不使用免疫治疗。我们预计,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可能只有一部分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6个月之后能获益患者的生存曲线显现。因此,张力教授团队保留了所有患者的标本,进一步探索了肿瘤标志物,旨在寻找出能真正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人群。
第二个亮点是,RATIONALE-309研究与之前提及的两项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项研究证实了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但都没有进行肿瘤生物标志物分析,而RATIONALE-309研究不仅证实了免疫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也开展了转化研究。今年ASCO大会上,张力教授公布相关结果。研究将所有标本进行RNA测序,从结果来看,首先是PD-L1表达,在鼻咽癌中,对于PD-L1>10%患者,免疫联合治疗的疗效均优于单纯化疗,即PD-L1可能并不是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生物标志物。RNA测序结果显示,鼻咽癌肿瘤细胞可明显地分为三大类:热肿瘤(即肿瘤周围围绕了很多免疫细胞)、中等热度肿瘤(肿瘤周围围绕巨噬细胞等)、冷肿瘤(肿瘤增殖快、周围淋巴细胞少)。分析发现,对于热肿瘤患者,免疫联合化疗的获益最明显,生存曲线从一开始就已分开,结果进一步提示,并不是所有患者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大的可能是热种瘤患者获益最大。
基因表达谱识别三类细胞
研究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对每例患者进行RNA测序的可行性不大,因此在热肿瘤中找到了最能代表热种瘤的树突状细胞(负责抗原提呈)的生物标志物LMAP-3,并使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即可区分“热肿瘤”。可以看到,使用LMAP-3可将生存曲线“分离”出来,LMAP-3高表达患者的获益最明显,而LMAP-3低表达患者的生存获益不明显。而且LMAP-3并不能预测化疗的疗效,不论表达水平如何,化疗的获益类似。
这也是研究亮点之一,研究者通过免疫组化识别LMAP-3,找到了能真正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热肿瘤”人群,当然,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但目前仅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未来能够得到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验证,鼻咽癌免疫治疗将会更进一步,新型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会进一步地指导精准的免疫治疗。
今年ASCO大会上鼻咽癌领域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研究进展?
张力教授:尽管我们使用了PD-1单抗联合化疗的新型治疗模式,患者的PFS仍没有超过10个月,仍面临着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我们团队也在探索新型双抗的抗肿瘤活性,今年ASCO大会上,张力教授团队有一项研究入选了
疗效分析
此外,我们团队目前正在开展PD-1联合化疗对比QL1706对比QL1706联合化疗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未来,可能会双免疫治疗药物进入鼻咽癌一线治疗领域。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ASCO大会上关于头颈部肿瘤的“降阶梯”或“减毒”治疗。除了关注患者的治疗以外,我们还应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今年ASCO大会上有几项相关的临床研究,都在关注头颈部肿瘤同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是否可免除相关治疗以及新辅助治疗领域的研究等。
总体上,鼻咽癌治疗领域已从“大包大揽”式的治疗开始向“精准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