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3 15:39:27来源:医脉通阅读:14次
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背景:“管住嘴、迈开腿”是减肥的“六字真诀”。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旦饿肚子,脾气就会变差,而脾气越差就越想吃东西,形成一个不利于减肥的恶性循环。
为此,国外民众将“Hunger+angry”组在一起创造了“hangry”一词,用于表示饥饿时易怒、脾气暴躁的状态,该词已经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中。
“hangry”现象,确实存在!
一项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的研究首次调查了饥饿如何影响人们的日常情绪。
研究者从中欧招募了64名参与者,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29.9岁,女性占比超过八成,平均
参与者被要求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上报告自己的心态、感受(如饥饿、愤怒、易怒、愉悦和兴奋程度),每天五次,为期21天。他们还询问了参与者前三周的饮食行为,包括正餐频率、零食行为、健康饮食、感觉饥饿和饱腹感,以及饮食行为,包括限制性饮食、情绪诱发饮食和外部决定的饮食行为。
通过对总共9,142份回复的分析表明:自我报告的饥饿程度越高,愤怒和易怒的感觉就越强烈,愉悦感就越低。这些结果证明了每天的饥饿程度与消极情绪有关,支持了“hangry”这一概念。
“hangry”现象可能会让你吃的更多
该研究发现,尽管大多数参与者关注到了饥饿感与脾气的关系,但只有23%的人吃饱后就不吃了,而高达63%的人吃饱之后仍然会继续进食,其中9%更是会出现暴饮暴食。显然,“hangry”现象会令减肥计划举步维艰,也大大增加了体重反弹的可能。
如何科学减肥?饿肚子非长久之计,减肥需要先“吃饱”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邹大进教授在接受医脉通专访时候曾特别提及,虽然“饥饿”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减肥效果,但往往难以维持。要实现长期的减肥一定要先“吃饱”,否则非常容易出现反弹性进食。所谓“吃饱”,指的是选择低热量的去淀粉主食,来满足患者对于进食的欲望,而“减肥不饥饿”则是一个实现成功减肥非常基本的条件。
在做好食欲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长期减肥。减重速度无需过快,维持在一周减重0.5公斤或者不到1公斤即可,虽然这种方案减重速度比较慢,但重要的是能够长期维持。需要指出的是,过快的减重方案,减掉的大部分是人体中的水分甚至是肌肉,并非脂肪。
具体来讲,在饮食方面,建议通过食用去淀粉主食对患者食欲进行管理,每天摄入1200~1500大卡能量即可,提倡进食素食,两餐之间适量进食低升糖指数水果,通过补充优质蛋白质来提高基础代谢率,并辅以科学运动(每天进行40分钟左右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进行三天的抗阻运动,如哑铃、引体向上、俯卧撑或下蹲起立等)。
需要指出的是,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坚持半年左右才能看到明显效果,且需要终身维持。即使是接受过代谢手术,也应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进一步的科学管理,使体重降低到目标范围。
参考资料:
[1]Sheena Meredith.People Really Can Get 'Hangry' When Hungry. 2022-7-12.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77003?src=
[2]医脉通. 邹大进教授专访 | “减肥不饥饿”新理念,助力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