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9 22:03:34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抽丝剥茧,了解FL的疾病特征及预后
FL来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是一组恶性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其在生物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等方面存在高度异质性。
FL的诊断主要基于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可参考流式细胞术以及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2。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进行更新,明确了更多肿瘤亚型,进一步肯定FL的异质性,其中包括儿童型FL、十二指肠型FL和弥漫性FL,以上类型均具有独特的免疫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二代测序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深入了解FL的基因组图谱。t(14;18)易位是FL的特征性指标,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调节表观基因组蛋白的编码基因发生改变也被认为是FL的重要基因标志1。
对于FL预后而言,组织学转化(HT)通常与FL患者预后不良息息相关,在FL病程中观察到HT年发生率为3%,占FL病程中淋巴瘤相关死亡的50%以上。近年来,医学界对HT的克隆动力学有了深刻认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有助于识别HT病例,标准摄取值(SUVmax)>17表示肿瘤在组织学上具有较高的侵袭性,且检出“转化”的阳性预测值可达100%1。除HT外,确诊后接受免疫化疗且24个月内发生疾病进展(POD24)亦是影响FL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思深忧远,POD24对患者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目前,早期复发是FL的高风险因素,是FL治疗亟待解决的临床需求之一。多项临床试验显示,20%前期接受免疫化疗的FL患者存在该风险。POD24可作为患者生存期的有力预测指标,与未发生POD24患者相比,POD24患者的5年OS率更低,分别为90%(无POD24患者)vs 50%(POD24患者)。POD24对于接受无化疗方案的患者结局也具有预测价值。
滤泡性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FLIPI)和FLIPI2是常用的风险分层工具,但m7-FLIPI和PRIMA-PI能更好地进行识别POD24患者,然而这两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足,因此不能仅据此评分做出治疗决策。
随着
逐个击破,各类型FL患者的疾病管理各有不同
1. 新诊断FL
新诊断FL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疾病负担、疾病相关症状、年龄、合并症和患者偏好。一般而言,FL可分为局限期和进展期伴低肿瘤负荷(无症状)或进展期伴高肿瘤负荷(有症状)1。
2. 局限期FL
在FL病例中,确诊时表现为I-II期的局限期非大包块型患者占10%~15%,20年生存率>60%。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单一模式累及野放疗(共 24 Gy,分 12 次)是其首选治疗方案。照射野局部复发少见,以远处部位复发居多。若无法进行放疗,则可采用观察-等待、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或免疫化疗。
3. 进展期FL
对于进展期低肿瘤负荷患者,研究未能证明早期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有利的OS,因此“观察-等待”策略广受青睐。对于选择接受治疗的患者,首选“再治疗”方案,即先接受利妥昔单抗每周一次治疗,共4次给药,在发生疾病进展时再次使用利妥昔单抗,其效果优于长期维持利妥昔单抗治疗直至治疗失败的方案3。RESORT试验表明,采用“观察-等待”和接受治疗的患者“至下一次治疗时间”相近,因此进展期低肿瘤负荷患者无需进行药物维持治疗。
对于进展期高肿瘤负荷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通常采用含抗CD20 单克隆抗体的方案进行免疫化疗;也可采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虽然此治疗方法获得的缓解程度更低且缓解持续时间更短,但长期生存率与免疫化疗相似。CHOP方案和苯达莫司汀常作为化疗标准方案,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均显示了良好疗效,但两者安全性特征存在差异,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予以考虑1。
除了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外,新型糖基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也展现出应用前景。GALLIUM研究发现,与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相比,奥妥珠单抗组用于初治且有治疗指征FL患者3年PFS率更高(80% vs. 73.3%;P=0.01)。值得注意的是,两组在诱导治疗期结束时总缓解率(ORR)相近,维持治疗期PFS曲线走势差异显著,奥妥珠单抗组POD24事件的风险降低,两组组织学转化风险相似。在安全性方面,当苯达莫司汀与利妥昔单抗或奥妥珠单抗联合使用时,患者感染和继发恶性肿瘤风险相对增加1。
4. 复发难治性(R/R)FL
大多数FL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多次疾病复发,每次复发后缓解持续时间和生存期缩短。对于R/R FL患者,治疗目标是达到疾病控制、减少治疗相关毒性和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关于在何种情况下需进行再次治疗,应以前文所述针对新诊断患者的标准为依据。治疗方案汇总见表1。
表1. FL治疗方案1
目前R/R FL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但近年来,针对R/R FL的“无化疗”方案疗效确切且毒性较低,新型免疫治疗(例如免疫调节剂)和靶向药物(例如PI3K抑制剂、EZH2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等)均显示较好疗效,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4。
GADOLIN试验显示,利妥昔单抗难治性FL患者在接受奥妥珠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治疗后,使用奥妥珠单抗维持治疗的效果优于苯达莫司汀单药治疗,患者PFS(分别为25.8个月 vs. 14.1个月,HR=0.57,P<0.001)和OS(HR=0.67,P=0.027)有所延长1。
PI3K抑制剂Idelalisib,Copanlisib,Duvelisib和Umbralisib在R/R FL患者中具有良好抗肿瘤活性,四者疗效相似(ORR为50%~60%,中位PFS为12个月)1。国内多家企业也在布局该领域,其中,HMPL-689作为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可靶向抑制PI3Kδ的新型PI3K抑制剂,其临床研究也正在火热的开展中。
2021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公布了正在进行的多中心HMPL-689 Ib期研究结果,90例接受HMPL-689(30mg QD)治疗的R/R淋巴瘤患者,76例患者疗效可评估(FL患者22例)。FL亚组中,中位随访8.3个月,患者中位至缓解时间(TTR)为1.8个月,ORR为81.8%,CR率为36.4%,临床获益率(CBR)为90.9%,1年的PFS 率为75.8%(95%CI,44.8 – 90.8)。对于达到CR的FL患者,1年缓解持续时间(DOR)为75%(95%Cl, 12.8-96.1)。HMPL-689高选择性抑制PI3Kδ,降低了因抑制其他亚型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对HMPL-689耐受性良好,安全性可控。最常见3级以上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s)为
除上述的抗C20单克隆抗体和PI3K抑制剂外,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新型药物,例如抗体-药物偶联药物(例如Polatuzumab vedotin)、BCL-2抑制剂(例如
蔡真 教授:FL是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淋巴瘤,其生物学特征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异质性6。近年来,因新靶点的发现以及新型药物不断投入临床应用,FL患者的预后已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存在诸多挑战,能前瞻性识别具有早期复发等影响预后的高风险患者,对于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患者的临床结局尤为重要。目前,众多学者正对有关预后的预测工具进行积极地探索,相信随着对该疾病的生物学异质性的进一步认识,临床上将发现更可靠且更有力的标志物,以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可预测预后的工具正在发展进步,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的治疗方式也需并驾齐驱,向着为患者带来有效缓解的方向大步迈进。
虽然R/R FL患者已有多种治疗方案可选,但能够在疾病控制、疗效、毒性和生活质量之间达到平衡的合理治疗选择仍是未满足的需求。新靶点的探索,新型药物的单药及其与现有药物联用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前景可期。PI3K信号通路对于肿瘤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突变或过表达广泛存在于淋巴瘤中,且与患者的生存期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PI3K抑制剂对FL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抗肿瘤活性,新一代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HMPL-689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FL患者ORR为81.8%,CR率为36.4%,CBR为90.9%5。HMPL-689作为FL患者的全新选择,期待其后续研究结果的公布,为广大患者带来临床获益!
蔡真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医师、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淋巴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多发性骨髓瘤学组副组长
CSCO中国自体
参考文献:
1. Apostolidis J, et al. Hematol Oncol. 2020 Aug;38(3):213-222.
2.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 等. 中国滤泡性淋巴瘤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 (07): 537-544.
3. J Clin Oncol. 2014; 32(28):3096-3012.
4. 苏文佳.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20,34(2):189-192.5. Junning Cao, et el. 2021 ESMO Paper presentation.6. 刘佳鑫,平凌燕,宋玉琴,等. 滤泡性淋巴瘤治疗进展.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2022,05(1):78-82.
本资料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作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宣传。处方请参考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药品说明书,本资料请勿分发或转发。
材料审批号:NP-AMD-22N12-Valid Until 2024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