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CSCO结直肠癌专委会年会 | 王峰教授点评结直肠癌MDT模式的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

2022-07-23 17:51:29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2022年7月15~17日,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年会于广州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国际国内结直肠癌(CRC)领域知名专家,围绕“精准、规范、创新”的会议议题,聚焦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最新进展和转化前沿,以线下结合线上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会议中,医脉通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峰教授,为我们解读CRC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前沿进展和临床实践情况。


微信截图_20220723175212.png


医脉通:可否请您解读一下,MDT模式在结直肠癌治疗领域应用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王峰教授在既往局部晚期或晚期CRC患者的治疗中,单学科诊疗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而在近十年以来,多学科融合的MDT指导模式在CRC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我们中心为例,约1998年,在万德森教授、徐瑞华院长、潘志忠主任等前辈的带领下我们成立了结直肠癌MDT团队,并帮扶和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MDT已经成为我们中心非常好的治疗模式。


MDT为患者带来的获益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局部晚期或者晚期的CRC患者,通常我们在治疗前会先进行MDT讨论,这一讨论包含多个科室,如内科、外科、放疗科、介入科等,如果患者存在肿瘤的远处转移,那我们也会邀请相应的外科科室,如肝胆外科、胸部肿瘤外科等进行MDT讨论。除此以外,病理影像科以及分子诊断科这些平台科室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辅助我们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而这些科室集中在一起进行MDT讨论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策略,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例如我们中心曾收治的几位晚期患者,在我们的MDT团队的治疗下,这几位晚期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治疗疗效,其中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已经超过 5 年。而就我们中心的诊疗经验来看,少数带瘤生存的晚期患者生存时间甚至可以超过20年。此外,另一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实现了肿瘤根治的最终目的,做到了无瘤生存,这与MDT模式的诊断与治疗是分不开的。


所以我经常和结直肠癌患者说一句话,晚期肠癌并不可怕,心态要放平稳,要把它当成慢性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我们要针对它的发生发展进行多学科的讨论和全程的治疗规划,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力求在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让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受疾病影响,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享受人生的高光时刻,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心MDT团队为患者带来的帮助,也是我们MDT团队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医脉通:对于不可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MDT模式下我们通常会选择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的手段改善患者生存,靶免联合的治疗模式是近年探讨的热点,您如何看待这一治疗策略?


王峰教授首先我们将晚期结直肠癌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可能对免疫治疗敏感型的,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错配修复缺陷(MSI-H/dMMR)型患者,这类患者约占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5%-10%。对于此类患者,免疫单药或者PD-1/CTLA-4双免联合的治疗策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而部分头对头研究也提示,此类患者接受免疫单药治疗或双免联合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优于化疗,所以对于这一亚群的患者,免疫治疗无疑是极佳的选择。


但这部分患者终究数量有限,而绝大部分的结直肠癌患者,他们通常表现为微卫星稳定(MSS)或低度不稳定(MSI-L)的状态。此类患者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较差,那如何让免疫治疗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疗效,是目前所有的临床医师以及研究者正在探索的问题。


在探索方向的选择上,抗血管的多靶点抑制剂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令人瞩目,李进教授、徐瑞华教授以及日本的学者都对这一策略进行了评估。从结果来看,联合治疗的疗效似乎优于靶向单药和免疫单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该策略的总体有效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需要我们探索的内容还有很多,例如,针对仅少部分患者可获益的现象,我们需要寻找合适的分子标志物对患者进行更精准的分层等等。


所以总体来说,靶免联合的策略可能会在未来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现阶段该策略的临床实践应用尚未完全成熟,仍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我们中心最近也在做这一方面的探索性研究,目前已完成入组阶段,我们也期待该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带来理念上的革新与进步。


医脉通:在MDT模式的支持下,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理念得到了更好地贯彻,您认为结直肠癌精准治疗未来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王峰教授精准治疗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精准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未来精准的新靶点选择和新耐药机制的应对开发等多个领域。目前精准治疗的理念已经使诸多患者获益,以结直肠癌为例,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患者生存期在不断延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半年到一年,而现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已经超过了两年半。这一获益与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的精准化以及MDT模式的实行息息相关。我相信精准治疗在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这同时也为我们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期,以及如何尽可能地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我想这是未来我们医生与患者都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想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保持知识更新的理念,并勇于探索现有的未知治疗领域,一起齐心协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为他们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