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5 23:17:3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淋巴瘤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前十大肿瘤性疾病之一。淋巴瘤分型复杂,发病机制不同,治疗方法迥异。淋巴瘤治疗领域也蓬勃发展,新药层出不穷,百济神州的三代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
2022年7月17日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线上举办了“CACA淋巴瘤巡讲暨EHA淋巴瘤云端传递会”,邀请多位国内血液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话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主席致辞
本次会议主席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淋巴瘤治疗现状和未来
石远凯教授介绍了中国淋巴瘤治疗的现状和未来。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L)6829例,死亡2807例,新发
淋巴瘤药物相关临床试验近年来增长迅猛,2011年后,中国企业发起临床药物试验数目的年增长率为53.7%。2021年被称为中国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元年,2021年6月22日和9月3日,两个CAR-T药物获批于中国国家药监局。总之,淋巴瘤药物蓬勃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
在讨论环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邹立群教授、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贡铁军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与石远凯教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①如果未来CAR-T疗法一线治疗淋巴瘤,或作为常规治疗后高复发风险患者的强化治疗,那么头对头对比的临床试验是否可行。②2022年WHO淋巴瘤分类新增了许多内容,淋巴瘤分型更为细化,是否意味着未来的治疗更加个体化。③外周
原发性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讲解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治疗进展。大剂量甲氨蝶呤与PCNSL生存改善密切相关;
在讨论环节,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召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曙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陈峰教授和刘耀教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①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来那度胺的疗效是否更好。②对于不健康(unfit)PCNSL患者来说,BTK抑制剂是否是维持治疗的最佳选择。
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介绍了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进展。从EHA大会公布的研究结果来看,低毒性BR方案(
图1 IBR方案显著延长老年患者的PFS
在讨论环节,四川省肿瘤医院任苑蓉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杨萍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叶静静教授和周可树教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①MCL患者在接受BTK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耐药后,还可以有哪些治疗选择以及首选推荐治疗是什么。②临床上,TP53基因突变阳性是否以10%作为界定值。③对于TP53突变MCL患者,免疫化疗联合BTK抑制剂是否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辽宁省肿瘤医院邢晓静教授讲解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进展。循环肿瘤DNA(ctDNA)和组织
图2 Pola改善双表达DLBCL患者的预后
在讨论环节,辽宁省肿瘤医院郭茜雪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武莉丽教授和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杨君芳教授和邢晓静教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①双表达或者老年DLBCL患者化疗达到完全缓解(CR)后维持治疗该如何选择。②苯达莫司汀联合PD-1单抗对CAR-T细胞疗法的疗效是否有显著影响。③CAR-T细胞疗法后的维持治疗有哪些选择。
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会来教授讲解了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治疗进展。早期识别和监测CHL预后不良因素至关重要,如监测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比率(L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LR)。对于复发难治性CHL患者,相较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
图3 相较于其他ICI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单药CR率更高
在讨论环节,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宋嘉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杰平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王立茹教授和张会来教授就以下问题进行了交流。①放疗相关的心血管毒副作用,是否与年龄显著相关。②早期患者尤其是病灶较大的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如果没有禁忌症,是否需要放疗。③LAG-3单抗的使用是否需要根据LAG-3基因检测结果。
大会总结
大会主席总结道,本次会议聚焦于今年EHA大会公布的淋巴瘤领域研究结果,向国内医生传达淋巴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未来能不断优化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