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菲常大咖说 | 王亚非教授:1q异常在MM中的临床价值

2022-07-26 15:16:34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患者生存预后差异较大。基于细胞遗传学异常的风险分层是影响MM患者生存预后评价的重要因素,已成为目前MM的热点研究领域。1号染色体长臂(1q)获得/扩增(1q+)是MM患者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之一,在指导MM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期菲常大咖说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王亚非教授分享1q异常在MM中的临床价值。



1q+成为MM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1号染色体异常是MM患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表现为1号染色体短臂(1p)缺失和1q+。在新诊断MM(NDMM)患者中,1p缺失导致抑癌基因丢失,与预后不良独立相关;1q+导致原癌基因扩增/过表达,近年来被确认为NDMM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1


应用CD138磁珠分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检测1q+的可靠手段。1q获得(3个拷贝数)多由1号染色体三体(1号染色体双臂扩增1个额外拷贝)、1q的等臂染色体和1q跳跃易位引起,其中1q的等臂染色体将导致同时出现1q+和1p缺失。1q扩增(≥4个拷贝数)则与1q12–21串联重复相关(图1)。总而言之,1号染色体三体和1q12区域不稳定性所致结构变化导致了1q+的发生2


1.png

图1  MM患者1号染色体异常和1q21扩增示意图


在MM的分子发病机制中,初始事件主要是IgH重排和超二倍体,继发性事件则包括1q+、13q缺失和17p缺失等。通常认为,MM由正常晚期B细胞通过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GUS)和冒烟型骨髓瘤(SMM)发展而来。一项纳入500多例MM患者的研究3发现,在MGUS、SMM和复发/难治性MM(RRMM)中1q+的发生率分别为0%、45%和72%。从MGUS至RRMM,1q+累积增加,提示1q+可能与疾病进展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图2)。


2.png

图2  伴有1q+细胞数随时间变化情况


研究显示,约有30%-50%NDMM患者和50%-80%RRMM患者2可能伴有1q+。包括FORTE研究4在内的多项研究结果均可证实,伴有1q+的患者生存预后显著更差,并且与伴有1q获得的患者相比,伴有1q扩增的患者生存预后更差(图3)。此外,1q+常与其他细胞遗传学异常如17p缺失等并存,将对生存预后产生额外的不良影响(图4)。一项纳入201例NDMM患者的回顾性分析5显示,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标危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65.1个月,伴有孤立的1q+(除1q+外,无其他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中位PFS为34.6个月,而同时合并1q+和IgH重排或17p缺失的患者,中位PFS仅有25.1个月。

 

3.png

图3  伴有1q+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4.png

图4  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和1q异常相关基因同时发生


应用1q+细化风险分层,以精准预测MM患者临床结局


伴有不同数量和不同类型的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MM患者表现出不同的预后。2015年发布的修订版国际分期系统(R-ISS)6是临床常用的MM患者风险分层模型,将患者分为低危(I)、中危(II)和高危(III)三组,它整合了血清学指标,同时又增加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遗传学信息,但未纳入独立不良预后因素1q+。随着临床对MM认识的加深,MM危险分层不断迭代。MASTER研究7结果显示,没有任何1种或仅有1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比伴有≥2种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预后显著更佳(图5),由此出现了双打击甚至三打击MM的概念。一项评估不同类型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8也提示,将1q+纳入MM患者预后体系有助于优化风险分层。

 

5.png

图5  伴有不同数量的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梅奥加成分期系统(MASS)是一种评价NDMM患者预后的风险预测模型9,其在R-ISS基础上改进,将1q+确认为不良预后因素,区分出3组总生存期(OS)显著不同的患者。欧洲骨髓瘤网络(EMN)则直接开发并验证了包含1q+的新的评分系统R2-ISS,将NDMM患者分为低危(I)、低中危(II)、中高危(III)和高危(IV)四组,对中等风险的患者进行了更为精准的分层10(图6)。通过R2-ISS对R-ISS II患者进行重新分组11,训练集中R2-ISS II、R2-ISS III和R2-ISS IV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11、71和57个月,验证集中分别为89、56和27个月。研究数据证实R2-ISS能够更好地识别预后不同的患者(图7)。新的分期系统中纳入1q+,突出了伴有1q+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了对临床结局更为准确的预测,有望惠及更多患者。

 

6.png

图6  MASS和R2-ISS各风险组患者OS

 

7.png

图7  通过R2-ISS区分R-ISS II患者的各风险组患者OS


总结


1q异常是一种常见的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在NDMM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30%-50%,在RRMM患者中发生率高达50%-80%。1q+与较高的疾病负担和不良预后相关,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伴有1q获得(3个拷贝数)与较差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伴有1q扩增(≥4个拷贝数)较伴有1q获得的患者预后更差。1q+通常与高危IgH重排等预后指标合并出现,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不良预后。MASS以及R2-ISS等分期系统的探索表明,将1q+纳入MM患者风险分层,有助于更精准地指导临床治疗。


王亚非.png

王亚非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血液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血液移植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多发性骨髓瘤与淋巴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含造血干细胞移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20余篇SCI文章,对这两类疾病的预后分层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有自己的体会与经验


参考文献

[1] Hassan and Szalat. Appl Clin Genet. 2021;14:241–54.

[2] Hanamura I. Cancers. 2021;13:256.

[3] Hanamura I, et al. Blood. 2006;108(5):1724–32.

[4] D'Agostino M, et al. 2021 IMW. Abstract 1062754.

[5] Schmidt TM, et al. Blood Cancer J. 2019;9(12):94.

[6] Palumbo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5;33:2863–69.

[7] Costa LJ. Blood. 2021;138(Sup 1):481.

[8] Perrott A, et al. JCO. 2019;37(19):1657–65.

[9] Abdallah N, et al. Blood Cancer J. 2022;12(1):21.

[10] D'Agostino, et al. Blood. 2020;136(Sup 1):34–37.

[11] D'Agostino M, et al. J Clin Oncol. 2022 May 23:JCO2102614.


MAT-CN-2215679

2024年7月22日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