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6 18:29:0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主动监测是低风险前列腺癌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通常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检测、临床检查和重复前列腺活检。为避免过度活检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国内外研究者不懈探索着能减少主动监测方案中活检次数、同时最大限度地识别癌症风险变化的方法。近年来,前列腺健康指数(PHI)逐渐受到人们关注,它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那个关键点吗?
研究背景
前列腺癌风险计算器可从多个因素(例如患者年龄、PSA水平)估计个体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前列腺健康指数(PHI)是否能提高风险计算器对主动监测患者的癌症风险变化预测能力?为回答这一问题,美国研究者在一项大型Canary前列腺癌主动监测队列研究项目(PASS)中招募分级分组系统(GG)1级患者,结局变量设定为患者风险分级变化为GG2+级。
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通过PSA检测和活检(诊断后12个月、24个月、48个月)进行主动监测,并在主动监测的前5年间每6个月为生物信息库提供PHI血清标本。
研究者使用临床数据或以多种方式结合PHI结果开发决策规则,并根据临床数据(R1)与临床数据+PHI(R3)得出规则,结合临床评分和PHI(R4)的“或”逻辑规则,以及使用临床数据然后根据PHI(R2)进行风险分层的“两步”规则。R1—R4规则详见表1。将规则应用于验证集,评估R2—R4与R1的特异度和敏感度。
研究结果
在对1142名男性中进行了1532例活检(发现组n=610例,验证组n=922例)后发现,27%的活检组织发生了GG分级风险变化(发现组23%,验证组29%)。在发现组中,当灵敏度为95%时,R2的特异性最高(27%),而R1为17%。在验证组中,R3与R1相比具有最佳性能,Δ灵敏度= -4%和Δ特异性= +6%。确认活检(癌症诊断后的首次活检)的R3与R1相比略有改善(AUC 0.745与R1 0.724,Δ AUC = 0.021, 95%CI 0.002–0.041),但随后的活检(包括所有随后的主动监测活检)中没有改善(ΔAUC = -0.012, 95%CI -0.031–0.006)。在整个活检队列中,R3与R1相比没有更好的预测能力(ΔAUC=0.007, 95%CI -0.007–0.020)。
研究结论
在主动监测的前列腺癌患者中,结合临床数据使用PHI略微改善了确认活检分级重新分类的预测,但未能改善对后续活检的预测。
参考文献:
Filson CP, Zhu K, Huang Y, et al. Impact of Prostate Health Index Results for Prediction of Biopsy Grade Reclassification During Active Surveillance. J Urol. 2022 Jul 5:101097JU000000000000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