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21:01:07来源:医脉通阅读:12次
变以求新,通以济世。由百济神州主办的“百创新药,济世惠民——2022第六届百济神州血液肿瘤高峰论坛(The 6th BeiGene Hematology Summit,BHS)”,已于2022年7月23日隆重召开。在下午的骨髓瘤专场中,多位学术大咖齐聚线上,共同探讨
主席致辞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常春康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刘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糜坚青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
大咖领衔——研究进展篇
钟玉萍教授 MM慢病管理:维持治疗新进展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罗建民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陈兵教授的共同主持下,青岛市市立医院钟玉萍教授分享了MM维持治疗新进展。MM的治疗模式已逐渐转变为慢病管理模式。维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是MM全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维持治疗常用药物为免疫调节剂(IMiDs)如
李颢教授 首次复发/难治MM患者的治疗选择
在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高广勋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菲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颢教授针对首次复发/难治MM(RRMM)患者的治疗选择做出报告。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MM患者生存预后面临巨大挑战,首次复发时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可能将为患者带来更深缓解和更长生存。国内外多项指南,均推荐含PI方案作为首次RRMM患者的优选方案。在综合考虑患者体能状态、既往药物暴露/难治等因素后可以选用含新型药物的三药或四药联合方案以期带来更好的获益。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应用中PI与IMiDs、CD38单抗的各类联合方案,尤其新一代PI卡非佐米,均能改善首次RRMM患者生存预后。
讨论环节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廖爱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瑾教授共同主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杜新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黎承平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杰平教授交流了MM患者个体化治疗理念,提出含来那度胺的联合方案是MM患者维持治疗的标准选择,伴有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中日友好医院李振玲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魏永强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敏教授表示,在临床实践中针对首次复发患者,应根据复发时间、既往药物耐药/难治、是否伴有中枢受累等因素,结合药物可及性,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三药联合方案为主,可考虑加入新一代药物的四药联合方案。
徐海荣教授 MM骨病治疗新时代
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鲍立教授的主持下,北京积水潭医院徐海荣教授分享了MM骨病的治疗现状。MM发病率较高,诊断时骨病占比较高,还可能合并肾损,严重影响患者生存。骨转化标志物、免疫组化和影像学检测助力预测评估骨破坏进展,MM的骨病需要在确诊后及时开展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疾病负担。NCCN指南推荐MM骨病的治疗药物包括
讨论环节由河南省肿瘤医院房佰俊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耀教授共同主持,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耿惠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炳宗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焰教授表示,针对不同身体状况和疾病状态的患者需要开展恰当的全程管理,在治疗中和治疗后应按期检测骨健康情况,降低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晓波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红宾教授进一步展望了地舒单抗未来在临床应用的广阔前景,它能显著延长PFS、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给药方便,将在MM骨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
群英荟萃——热点难点说
孙春艳教授 循循善诱:PI+IMiDs诱导可使初治患者长期生存
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陈丽娟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孙春艳教授就PI联合IMiDs诱导治疗在NDMM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汇报。在“新药时代”,PI+IMiDs联合方案被不断优化,MRD阴性作为衡量患者缓解深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被逐渐认同。目前,PI联合IMiDs是一线MM治疗的基石。国内外指南均推荐将RVd(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作为新诊断MM(NDMM)首选的标准治疗方案。此外,KRd(卡非佐米+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也被多项研究证实可为NDMM患者带来深度缓解,提高高危患者的MRD阴性率(维持治疗后MRD阴性率:51%、1年MRD持续阴性率:50%)。KRd序贯自体
张丽教授 重拳出击:以PI+IMiDs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可使高危患者获益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孟海涛教授的主持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丽教授就以PI、IMiDs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在高危NDMM患者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汇报。对于高危NDMM患者来说,联合治疗可发挥多种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与依次使用药物相比疗效更佳。随着CD38单抗如Dara、Isatuximab(Isa)等药物的上市,高危NDMM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四联疗法有望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研究显示,与PI+IMiDs三联方案相比,Isa-RVd、Isa-KRd、D-KRd等四联方案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MRD阴性率(Isa-RVd:50.4%、Isa-KRd:62%、D-KRd:67%)。此外,对于伴髓外病变或继发
讨论环节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松福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何静松教授共同主持,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大教授、上海长征医院何海燕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李昕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
姜华教授 百花齐放:新药治疗RRMM的时机探讨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齐军元教授的主持下,上海长征医院姜华教授就新药治疗RRMM的时机进行了详细汇报。MM目前仍是不可治愈的疾病,对于RRMM患者来说,复发的次数越多预后越差。因此,应重视MM早线复发时的治疗选择,多数新药和新机制药物越早应用,患者的生存获益越多。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以卡非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如Kd、KRd、DKd(达雷妥尤单抗+卡非佐米+地塞米松)、KPd(卡非佐米+
李春蕊教授 放眼远眺:新药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患者的选择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王鲁群教授的主持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分享了新药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患者的选择。目前经过PI、IMiDs、CD38单抗等联合方案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MM患者,后续治疗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CD38单抗难治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仅为8.6个月。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Belamaf与Kd方案联合治疗CD38单抗难治的患者,总缓解率(ORR)高达90%。此外,CAR-T疗法在PI、IMiDs、CD38单抗难治的患者中也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其中新型人源BCMA CAR-T细胞(CT103A)和脐带血(CB)-BCMA CAR-T细胞在RRMM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大的应用潜力。
讨论环节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何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大会主席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刘竞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杨同华教授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侯明教授总结到,“新药时代”MM的治疗选择越来越多,卡非佐米、CD38单抗、CAR-T疗法等新药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获益,是当前的研究热点。MM的治疗需要强调规范化和全程管理,以使患者实现最大程度的获益。期待在众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优化MM的治疗方案,使中国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