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17:47:4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
医脉通:DLBC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
张会来教授:DLBCL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长,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在DLBCL治疗方面,R-CHOP方案仍然是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大约50%~60%的DLBCL患者经一线治疗后治愈,仍有40%~50%的患者治疗无效或复发。目前自体
目前DLBCL治疗上存在的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DLBCL(PCNS-DLBCL)是原发性结外DLBCL中恶性程度最高的类型,其整体预后往往较差,特别是不适合ASCT的患者,存在极高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2)CD5阳性是DLBCL的高危因素,尤其是非生发中心来源的CD5阳性DLBCL患者,目前仍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案。(3)近期双打击淋巴瘤(DHL)获得了不少关注,即将在下半年公布的WHO淋巴瘤分类将DHL定义为MYC易位伴有BCL-2重排的淋巴瘤,这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具有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率。一线治疗一般采用DA-EPOCH-R方案(剂量调整的利妥昔单抗、
医脉通:2021年12月塞利尼索在中国获批上市,作为全球首个针对肿瘤治疗全新机制的口服型SINE,您认为它对于我国DLBCL的治疗有何优势?
张会来教授:不同于以往的单抗等靶向药物,塞利尼索是全球首个靶向核输出蛋白1(XPO-1)的抑制剂。肿瘤抑制蛋白的核输出是肿瘤细胞逃避凋亡的重要机制,前期数据也提示,XPO-1表达异常与人类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密切相关,因此,靶向XPO-1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塞利尼索通过抑制XPO-1,可促进多种相关抑癌蛋白(TSPs)留在核内并且再激活,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此外还可降低胞浆内致癌蛋白水平,并激活糖皮质激素受体(GR)通路,恢复激素敏感性,从而达到协同的抗肿瘤作用。
2020年6月22日,FDA批准塞利尼索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2线的R/R DLBCL。目前塞利尼索已经纳入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也推荐其用于R/R DLBCL治疗。不难看出,塞利尼索被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在DLBCL中还有广阔的探索空间。
医脉通:多个研究表明,塞利尼索单药治疗和联合用药均能使DLBCL患者获益,能否请您解读相关研究?
张会来教授: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SADAL研究,该研究是塞利尼索获得FDA批准的关键性研究1。这是一项塞利尼索单药治疗R/R DLBCL患者的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的2b期临床研究,入组患者的基线情况较差,其中既往接受过≥3线治疗的R/R患者超过40%,末线难治患者达到72%。研究结果显示,经塞利尼索治疗后,所有受试者总有效率(ORR)为28%,完全缓解(CR)率为12%,可以看出单药治疗有一定的获益,但还需联合治疗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ORR和CR率。同时,该研究提示塞利尼索的疗效不受年龄和肾功能因素影响,无论是≥65岁还是<65岁的患者、肾功能正常或是异常的患者,均有相似的临床获益。
多项研究对塞利尼索联合免疫化疗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塞利尼索联合R-CHOP方案一线治疗NHL的研究获得令人瞩目的疗效,ORR达100%,其中CR率高达90%,其中获得CR的9例患者表现出持久缓解和较好的毒性耐受性2;塞利尼索联合R-ICE(利妥昔单抗+
此外,在2018年Haematologica报道的一项研究中,一例CNS复发的DLBCL患者经塞利尼索治疗也能获得持久缓解,证明了塞利尼索具有CNS的渗透性,首次在继发性CNS淋巴瘤(SCNSL)患者中显示出活性。总体而言,无论是单药治疗还是联合免疫化疗,塞利尼索前景可观3。
医脉通:SEARCH研究是一项在中国注册的塞利尼索治疗DLBCL的临床研究,能否请您解读该研究的经典病例?
张会来教授:SEARCH研究是一项在中国注册的单臂多中心开放性II期临床研究,旨在R/R DLBCL患者中评估塞利尼索的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该研究的一例典型病例是55岁女性患者,2017年5月因颈部肿物就诊,经
医脉通:基于您中心的临床情况,请您谈谈塞利尼索的临床数据以及您对塞利尼索治疗R/R DLBCL的期待和展望?
张会来教授:全新机制的SINE塞利尼索为DLBCL的治疗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给经过多线治疗的R/R DLBCL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如今DLBCL领域正在不断深化“精准治疗”的理念,在DLBCL尤其是难治患者中开展靶点检测,才能使患者受益于创新机制的新药,从而改善DLBCL患者的生存。
尽管SADAL研究中塞利尼索单药治疗的ORR和CR率没有很高,但是基于XPO-1抑制剂的独特机制,我相信塞利尼索与CAR-T、PD-1抗体或其他的靶向药物联合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也有望为P53阳性患者带来更优的治疗选择。
小结
DLBC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淋巴瘤类型之一,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经一线标准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复发或进展,存在极高的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塞利尼索作为全新机制的口服型SINE,能使既往多线治疗后R/R的DLBCL患者获得更持久的缓解,有望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方案联合,造福更多R/R DLBCL患者。
张会来 教授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内科科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淋巴瘤的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促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
天津市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曾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三等奖3项,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目前担任《肿瘤药学》副主编、《中华血液学杂志》、 《
注:希维奥®为塞利尼索商品名。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的新药上市申请,通过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且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以及一种抗CD38单抗难治的复发或难治性
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塞利尼索治疗二线以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除此之外,塞利尼索还获得多国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
文章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参考文献
1. Kalakonda N, et al. Selinexor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ADAL): a single-arm, multinational, mul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20 Jul;7(7):e511-e522.
2. Seymour EK, et al. Selinexor in Combination with R-CHOP for Frontline Treatment of Non-Hodgkin
3. Bobillo S, et al. Promising activity of selinexor in the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Haematologica. 2018 Feb;103(2):e92-e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