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30 19:39:31来源:医脉通阅读:13次
编辑:小园
医脉通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22
开场致词环节
江泽飞教授
本次会议由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江泽飞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并邀请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斌教授和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树德教授发表开幕致辞。
张斌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张斌教授致词表示,北方沙龙起始于2003年,多位国内乳腺癌领域大咖是当年北方沙龙的积极参与者,包括
崔树德教授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崔树德教授对因疫情原因无法达到会议现场表示遗憾。希望疫情之后,江教授会继续引领广大医生开展北方沙龙这种有重要意义的活动,线下会议可让广大医生进一步深入交流和学习。
主题报告环节
耿翠芝教授
张清媛教授
段学宁教授
主题报告环节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耿翠芝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段学宁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清媛教授担任主持。
刘荫华教授
主题报告环节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江泽飞教授分别针对乳腺癌外科争议与共识和乳腺癌内科的分类和分层进行了精彩分享。刘荫华教授从推进中国乳腺外科日间手术医疗模式、更新规范
江泽飞教授
江泽飞教授暖心回顾了北方沙龙近20年的发展历程。随后,江教授介绍了2022 CSCO BC指南中各亚型乳腺癌包括较早期和晚期乳腺癌的分层治疗原则。CSCO乳腺癌指南结合中国实际、制定中国指南、提供中国方案和解决中国问题。同时,CSCO也发布了乳腺癌骨转移中国专家共识、 脑转移共识也即将发表。对于乳腺癌患者新冠疫苗接种中国专家共识的出炉,特别感谢各位专家的辛勤付出。江教授指出,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智能版CSCO指南未来会根据药物获批情况及时更新。
热点话题讨论
金锋教授
刘运江教授
第一环节讨论,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金锋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刘运江教授担任主持。
林颖教授
郝晓鹏教授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是否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道阻且长,未来可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颖教授表示,约有50%患者目前可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仍有一定限制。解放军总医院郝晓鹏教授表示,“好药应先用”,早期使用获益更多,不仅pCR有获益,生存亦有获益。而良好的预测疗效指标、合适的组合、合适的周期数是新辅助免疫治疗亟需探索的问题。
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发表了各自观点。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选择是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有专家认为,肿瘤负荷较大可能是临床中选择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考量因素之一。此外,需要进一步阐明新辅助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
金峰教授总结道,对于新辅助免疫治疗,不能停止探索,临床需慎重选择更适合免疫治疗人群,两周期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不佳,再换用方案或许是可行的方案。
余之刚教授
王海波教授
第二讨论环节讨论由山东大学乳腺疾病防治转化医学研究所余之刚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担任主持。
刘蜀教授
宋国红教授
针对HR+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的合理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刘蜀教授指出,在当今时代,基于潜在的理论基础、晚期和早期患者强力有的临床研究证据,以及FDA和国内外指南的推荐,HR+乳腺癌辅助强化治疗(CDK4/6抑制剂)是合理的选择。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宋国红教授表示,对于这部分患者,CDK4/6抑制剂是否是唯一或最好的选择仍有争议。基于既往研究结果、亚组分析结果和FDA获批情况,PARP抑制剂可能是HR+且BRCA突变人群更佳的治疗选择。
与会专家,针对HR+合并BRCA突变患者相关热点话题,包括是否可使用CDK4/6抑制剂联合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采用同步或序贯模式,以及HR+人群患者是否必要检测BRCA突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积极发表观点,现场讨论热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指出,热点争议话题的讨论正是北方沙龙的魅力所在。江泽飞教授总结指出,对于HR+合并BRCA突变患者,考虑到安全性问题,不建议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
蒋宏传教授
殷咏梅教授
第三环节讨论由蒋宏传教授和江苏省人民医院殷咏梅教授担任主持。
王墨培教授
杨华教授
提及
与会专家针对两类药物的治疗顺序、曲妥珠单抗的耐药机制、耐药机制的检测、患者倾向性、价格、服药是否方便、“好药先用”、用药之后的基因突变及对后续治疗疗效的影响等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江泽飞教授总结指出,个人更倾向高药物的有效率,更倾向于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在药物同样可及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疗效更优的药物。
王晓稼教授
李曼教授
第四环节讨论由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曼教授担任主持。
李薇教授
袁芃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李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袁芃教授基于相关研究进展,针对HER2低表达晚期乳腺癌治疗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李薇教授指出,HER2低表达人群占比较高,主要见于HR+患者,今年ASCO大会上,DESTINY-Breast04研究重磅公布,ADC药物未来将成为这类人群的重要选择,HER2低表达是否可作为独立的分型或仅作为标准治疗后的补充,仍需要探索。袁芃教授指出,ADC药物确立HER2低表达的概念,并正在改变HER2低表达人群的治疗策略,其中HR+晚期乳腺癌,内分沁和化疗失败后,T-Dxd可作为优选方案。对于HR-患者,在二线治疗中,T-Dxd虽疗效优异,但样本量有限;SG治疗线数较晚,目前格局还不明朗。未来将会有更
各位专家针对HER低表达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HER低表达对各类药物的敏感性和ADC药物的治疗线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江泽飞教授
最后讨论环节由江泽飞教授担任主持。
陈占红教授
张少华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陈占红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张少华教授分别针对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转移性乳腺癌的不同治疗选择策略进行了精彩讲解。陈教授表示,跨线CDK4/6抑制剂质美价廉、疗效确切、安全性佳且药物可及,是合适的治疗选择。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相关耐药机制的发生率较高,基于今年ASCO大会上的DESTINY-Breast04研究结果及亚组分析分析结果,张少华教授认为,应打开思路从耐药机制入手,选择治疗策略,换用其他靶向药物也是合适的治疗选择。
针对这类人群治疗策略的选择,和不同药物的耐药机制,江泽飞教授指出,前线内分泌治疗药物是否获益或获益时长,以及肿瘤负荷等因素可影响后续的治疗选择,后续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结果或者可指导临床实践中不同药物的选择。
最后,江泽飞教授对大会内容进行了简单总结,并宣布7月30北方沙龙圆满结束。期待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