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一文盘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022-08-01 11:10:1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血小板,造成血小板减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春季到初夏是高发期,高发年龄在2-6岁。


ITP的临床表现


急性型: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起病急,病程<6个月,发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出血严重。突然发病,表现为广泛的皮肤黏膜瘀点或成片瘀斑,甚至皮下血肿。常伴有鼻衄、牙龈出血等。胃肠和泌尿道出血可见便血及尿血。少数患者同时伴有严重的内脏或颅内出血


慢性型:多见>10岁以上的儿童、青少年,且多见于女性,起病缓,病程>6个月,出血症状轻,一般仅见皮肤瘀点或瘀斑反复发作性出现,或常见鼻衄、齿龈出血、结膜出血等其他出血倾向。青少年女性患者可以表现为月经过多或子宫出血。长期反复大量出血而引起贫血者,可出现低热、乏力、头昏、失眠及脾大等。


ITP的诊断


ITP的诊断是排除性的诊断,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病史: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是否服用降低血小板计数的药物或植物。


临床表现:出血或感染的症状,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黏膜出血,轻度肝、脾、或淋巴结大。


实验室检查包括

(1)血细胞计数:国内多以<100×109/L为减少,红、白细胞数量及各种比例正常,血红蛋白正常(除非有严重出血)。

(2)外周血涂片:可以看到血小板个体形状、大小不一,但绝大部分血小板体积大于正常值。

(3)骨髓检查: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数目增多。

(4)血小板相关性抗体IgG(PAIgG)、部分为PAIgM增多、血小板相关性补体(PAC)增多。


ITP的临床分级及治疗


1659324085825692.jpg


ITP的鉴别诊断


1659324138233651.jpg

1659324225507020.jpg

1659324139891039.jpg


参考文献:

[1]马廉,肖升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03):185-188.

[2]胡群,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中的相关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03):159-161.

[3]竺晓凡,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治疗原则[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15):1214-1216.


微信图片_20220602101641.png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