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3 12:28:47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下称“瑞金医院”)血液科在行业内堪称翘楚,是全国最具影响力、辐射范围最广的血液科之一。这里有全国首个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立了首个全国血液专科医联体,从先行到引领,多年来赵维莅教授带领的淋巴瘤团队始终与患者在一起,携手努力,将淋巴瘤患者的治疗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
2022年,医脉通《名家愈淋音——中国淋巴瘤标杆领航医院系列报道》特别栏目,由国内标杆医院分享淋巴瘤专科的成长之路、诊疗管理特色及真实世界病例诊疗经验,旨在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水平,助力淋巴瘤诊疗发展。本期《名家愈淋音》我们走进瑞金医院淋巴瘤专科团队,他们的故事,我们从五个关键词说起——传承、先行、引领、示范、陪伴。
传承、发展——赴治愈之约
“当我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淋巴瘤时,心里就想,我是不是有机会不仅是治疗它,而是治愈它。”
——赵维莅教授
瑞金医院血液学科始创于1950年,在1987年成立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是国家重点学科。这里有着“一门四院士”的传奇佳话,创造了急性早幼粒
百年瑞金,薪火相传。2003年,赵维莅教授从法国巴黎圣路易斯医院及巴黎第七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学成归来,组建起一支年轻的淋巴瘤专科团队。这里有肥沃的科研土壤、先进的诊疗技术,在赵维莅教授的带领下,淋巴瘤专科团队努力传承与发展,快速成长为全国最专业的淋巴瘤团队之一。多年来,他们既坚持团队作战,又贯彻精准分型而治的策略,成为淋巴瘤转化医学、精准诊疗的佼佼者。
赵维莅教授团队照片
目前血液科具备包括普通病房、清洁病房、移植病房、日间病房、转化医学病房等12个病区,总床位数达到330张,并且牵手全国54家医联体医院。赵维莅教授表示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通过全国专家的努力,使淋巴瘤治愈率能够逐步提高,达到5年生存率超90%的终极目标,甚至实现治愈。
先行、探索——促转化医学
“简单来说,转化医学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
——赵维莅教授
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的转化医学研究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历经两个五年规划的转化医学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瑞金医院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个集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于一体的大科学设施,专注开展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研究、医药产品和技术开发、再回到临床实践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共有300张研究型床位,其中150张床位供血液疾病患者使用。其实在此之前,早在2017年瑞金医院全国首个血液科转化医学病房就已启用,为国家转化医学中心“探路先行”,开启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整合的模式。
瑞金医院转化医学大楼
淋巴瘤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点,明确肿瘤细胞来源与病理分型是精准治疗的关键。赵维莅教授在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国外的分子分型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的患者。于是开始探索淋巴瘤分子分型的中国方案,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瑞金淋巴瘤团队建立了中国患者的分子分型体系。王黎教授谈到,将发病机制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诊疗新技术,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赵维莅教授每年都会更新科室自己的
以分子分型驱动的淋巴瘤靶向治疗方案体现个体化治疗和精细靶向治疗的前沿理念,极大提高淋巴瘤的治愈率和长期生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升了中国淋巴瘤临床和转化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引领、超越——树国际一流
“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原创性、转化型、国际化的淋巴瘤研究中心。”
——赵维莅教授
现在赵维莅教授带领的淋巴瘤学科已成了瑞金医院的又一“王牌”,推动淋巴瘤转化医学发展的同时,也让中国的淋巴瘤研究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近年来,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在NK/
淋巴瘤国内外临床疗效对比
瑞金淋巴瘤团队非常重视与国际同道的交流,不仅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多项国际重要会议上进行报告,并且还主办多次国际会议。在今年6月成功举办的“第七届上海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三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上,由赵维莅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多位院士及国内外顶尖专家就国际血液肿瘤临床和基础领域最新成果和进展进行交流,探讨了
第七届上海国际淋巴肿瘤高峰论坛暨第三届血液转化和创新论坛会议盛况
示范、合作——联动国内专科
“医联体内各单位临床诊疗同质化很重要,希望通过我们的合作,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方便。”
——赵维莅教授
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在努力发展自身的同时,也注重兄弟医院的协同发展。2016年,瑞金医院携手上海其他8家医院共同成立了全国首个血液专科医联体——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赵维莅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淋巴瘤亚专科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内每家成员单位统一规范和延续瑞金医院血液科的治疗流程,患者在瑞金医院进行诊断和首次治疗,再到医联体单位的病房接受后续治疗,将瑞金医院的先进技术和治疗理念辐射至更大范围,带动学科发展的同时,也改善患者“住院难”的现状、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淋巴瘤团队在医联体病房或日间病房开展的“日间快速滴注”模式,即患者接受90分钟短程输注抗CD20单抗,程澍教授介绍这种模式不仅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还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医联体病房/日间病房
2017年,医联体升级,牵手河北、新疆、西藏、海南、山西等全国28家兄弟医院,启动首个全国性血液专科医联体,目前已辐射河北雄安新区、西藏日喀则、新疆喀什等全国54家医联体单位。
医联体内的医生可以到瑞金医院进修和学习。瑞金医院开展多样化教育培训,包括“大师班”、“院长班”等。此外瑞金医院还成立了医联体管理办公室和“瑞金医院医联体在线”公众号,定期开展远程培训课程、远程简易会诊、在线病例讨论等,促进瑞金医院与各医疗机构进一步交流合作,保证淋巴瘤患者在医联体成员单位能够获得同质化高质量的规范诊疗。
陪伴、携手——享治愈人生
“也许现在我们还不能治愈所有病人,但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治愈更多的病人。患者的微笑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赵维莅教授
在瑞金医院血液科淋巴瘤病区有一棵特殊的树,这棵树由患者写给赵维莅教授及其团队的感谢信组成,这棵树象征着治愈与希望,也代表了治愈路上的爱与陪伴。
淋巴瘤患者的感谢信之树
在患者心中赵维莅教授就是“天使”一样的存在,就像黑暗里的光,总能给患者信心和希望。由于淋巴瘤病程长、状况多,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心理负担较重,为了给患者更好的治疗,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逐渐发展出医护、患者、志愿者多方参与的“淋巴瘤全程管理——瑞金模式”。
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瑞金模式
护理人员的深度参与是患者全程管理“瑞金模式”的一大特色。护理督导赫洋教授介绍,从患者入院期到出院后,从治疗期到随访期,医护人员全程与患者保持沟通,指导患者的治疗、生活、心理、营养等多方面。瑞金医院血液科还开设了专科护士和医生共同出诊的淋巴瘤医护联合门诊,并安排专属护士全天在线,保证能够及时回复、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
如果说规范诊疗和全程管理是提高淋巴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基础,那人文关怀则是温暖的助力。由康复的淋巴瘤患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是“瑞金模式”的又一特色。2018年,在赵维莅教授的推动下,瑞金医院血液科成立了康复志愿者团队,现已由最初的6人扩大到近50人,并开办“淋巴瘤康复俱乐部”,在病房设立了专门的志愿者办公室。康复的志愿者每周进病房开展同伴教育、以身示范;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大型患教会;开展书法、绘画、手工、读书等各种患者活动。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舒展患者的心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瑞金淋巴瘤志愿者团队
赵维莅教授及其团队多年来始终与患者在一起,赵维莅教授常说“繁忙的工作中,也有频繁的感动来自患者”,这些感动让她体会到治愈疾病的同时,治愈患者的心灵同样重要。淋巴瘤团队组织、参与了很多的患教活动,如患者组织“淋巴瘤之家”主办的“10年相伴·见证希望”首届中国淋巴瘤病友大会,赵维莅教授及团队多位教授到现场为淋巴瘤患者讲解疾病知识、答疑解惑。
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参加患者相关活动照片
在今年五六月份由淋巴瘤之家主办的“无滤人生”
活动中许彭鹏教授分享了自己10年前医治且现在康复状态依然良好的FL患者的经历,鼓励病友要有治愈的信心。10年前FL的治疗手段还非常有限,该患者参加了奥妥珠单抗的全球Ⅲ期GALLIUM研究,并有幸被随机分配到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组(G-化疗),6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CR),之后进行了2年的维持治疗,10年后依然是完全缓解的状态。GALLIUM研究显示,G-化疗方案显著改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3年PFS率80.0% vs 73.3%,HR=0.66,P=0.001),使初治FL患者的进展、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34%,早期进展(POD24)风险降低46%。赵维莅教授表示,随着奥妥珠单抗在国内上市和医保落地,现在已广泛应用于FL患者。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序贯单药维持治疗的方案已成为了FL一线治疗新标准。FL的治疗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患者能够有更多的、个性化的选择。
另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还建立了淋巴瘤宣教平台。通过“淋巴瘤康复联盟”、瑞金血液科普宣教平台等,推送科普患教文章和短视频等,对患者检查、饮食、运动、情绪、睡眠等进行全方位宣教,让患者更加了解疾病,了解治疗方案,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
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充分发挥了“医护、患者、志愿者”多方的力量,利用线上线下等平台,始终与患者在一起,携手前行,共同治愈。
后记
淋巴瘤的治愈之路曲折而漫长,医生的陪伴就如同暗夜里的一道光,点亮了生的希望、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瑞金医院淋巴瘤团队坚持精准诊疗,陪同患者在淋巴瘤的治愈之路上不断探索、向着“治愈率90%”的梦想砥砺前行,努力让更多患者走向治愈!共创淋巴瘤患者的美好未来!
赵维莅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技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内科常务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
中国实验血液学会秘书长、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抗淋巴瘤联盟副主席
致力于淋巴细胞恶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NATURE GENETICS》、《BLOOD》、《MOLECULAR CANCER》、《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J HEMATOL ONCOL》、《LANCET HAEMATOL》、《CLIN CANCER RE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文章100余篇,总影响因子超过940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主持国家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