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21:03:10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由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维易’文献交流会——中青年专家菁英云享计划”系列直播会始终关注乳腺癌诊疗新进展,自2021年举办至今获得了乳腺癌领域专家的广泛关注。2022年7月28日,“维易”文献交流会再度来袭,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郝晓鹏教授及数位专家,共同聚焦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及HR+/HER2-乳腺癌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案例深度交流了乳腺癌的规范诊治和长期管理,以期为临床工作带来帮助。本文撷取精华以飨读者。
TNBC未来十年治疗的前景概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贾勇圣教授
TNBC是一种高异质性乳腺癌,具有侵袭性强和预后差的特点。此前相关研究提示,对早期TNBC添加PD-(L)1抑制剂或有更大获益。基于此观点,2022年2月18日,意大利米兰大学Giuseppe Curgliano教授以《早期乳腺癌免疫治疗——未来十年的研究议程》¹为题发表综述文章。本次文献交流会中,贾勇圣教授对此文展开了别开生面的解读。
该综述提到GeparNuevo、Impassion 031、KEYNOTE-522、I-SPY2、NEOTRIP五大随机对照试验(RCT),尤其KEYNOTE-522奠定了对早期TNBC开展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理念基础。其中GeparNeuvo在新辅助化疗中添加
获得更理想结果的试验是历时五年发布的KEYNOTE-522研究(研究设计见图1),该研究是一项III期多中心RCT研究,入组未经治疗的、无远处转移(T1c N1-2或T2 N0-2)的TNBC患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
图1. KEYNOTE-522研究设计图
研究亮点在于:
① 研究设计方面,采用双终点研究设计,主要研究终点包括pCR率(ypT0/Tis ypN0)及意向治疗(ITT)人群无事件生存期(EFS);
② 研究结果方面,试验组vs.对照组pCR率存在显著性差异(64.8% vs. 51.2%, p=0.00055);
③ 长期获益方面,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组36月EFS优于对照组(84.5% vs. 76.8%, p<0.001)。
贾勇圣教授特别指出,KEYNOTE-522、Impassion 031等研究带来了相关启示:免疫治疗在早期TNBC“全人群”中都显示出获益,提示了早期TNBC相较于转移性TNBC可能具有更好的肿瘤免疫微环境。
本综述的亮点在于勾勒出了TNBC未来十年免疫治疗的前景,贾勇圣教授总结其内容:
① 敏感“Marker”的开放:ctDNA可以预测早期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及预后,也是新辅助化疗后有病灶残留TNBC的重要风险分层因素,未来在ctDNA动态监测指导下的TNBC精准治疗策略也值得期待;应用免疫评分而非TNBC亚型,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pCR作为TNBC中最强的预后因素之一,应根据pCR结合相关治疗策略实现动态调整。将类似这些特征整合到全面的免疫图谱中可能会克服单一生物标志物的局限性。
② 对“低ER”领域的“蚕食”:应该努力将新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扩展到其他可能从该策略中受益的患者群体中,如
③ 对新进研究成果的免疫联合转化(PARP抑制剂、
图2. TNBC免疫治疗的未来十年研究议程
TROPiCS-02研究:戈沙妥珠单抗在HR+/HER2-治疗中被寄予厚望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周金妹医生
SEER数据库数据显示,HR+/HER2-约占所有新发乳腺癌病例的70%,HR+/HER2-也是最常见的转移性乳腺癌(mBC)亚型。HR+/HER2-mBC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一线首选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但随着HR+/HER2-mBC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仅限于单药化疗,然而接受单药化疗的患者的预后较差,一、二线解救治疗后缺乏标准治疗方案,亟待寻找新型靶点或作用机制药物优化治疗模式,以期达到长期带瘤生存的目的。
Trop-2在多种实体肿瘤中均展现出高表达的特性,以Trop-2这一新秀靶点而研发的ADC代表药物戈沙妥珠单抗(SG)正在投入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中。
TROPiCS-02研究²是一项全球性、多中心、开放标签的III期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为HR+/HER2-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ECOG表现状态为0或1,经2-4线化疗的成年患者;如果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12个月内疾病进展,则该mBC患者经1线治疗也可入组。在任何情况下,入组患者必须至少接受过1种紫杉类药物、1种CDK4/6抑制剂和一种内分泌治疗。患者1:1随机入组,接受SG(10 mg/kg IV,第1和8天,每21天一周期)或医生选择的治疗方案(TPC)(卡培他滨、
图3. TROPiCS-02研究设计图
研究证实:
① 经多线治疗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接受以内分泌为基础的治疗,包括CDK4/6i治疗,及晚期阶段至少2线化疗),SG相比TPC具有统计学显著PFS获益(5.5 vs. 4.0个月);
② 研究达到主要终点:BICR评估的PFS,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34%(HR, 0.66; P<0.001);
③ 任何时间点SG组仍存活且未发生进展的患者比例均高于TPC组,1年时SG组的PFS率为TPC组的3倍(21% vs. 7%);
④ 在首次计划的OS期中分析中,观察到SG组的OS相比TPC有数值上的改善趋势;结果尚未成熟,进一步的随访正在进行;
⑤ SG组相比TPC组有更高的生存质量(QoL)获益,延迟EORTC生活质量量表(QLQ-C30)、疲劳量表和总体健康状况/QoL量表的恶化;
⑥ SG的安全性谱可管理,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最后周金妹医生总结TROPiCS-02研究结论指出:
戈沙妥珠单抗被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获益,应被视为对于既往多线经治且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人群的潜在的治疗选择。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精彩病例分享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姣医生
病例一:
患者女,39岁,经诊断为TNBC,免疫组化ER(-), PR(-), HER2(-), Ki67(+35%), AR(-),临床分期cT2N0M0
新辅助治疗:EC方案*4周期+TCb方案*2周期,最佳疗效为病灶稳定(SD)
行“右乳改良根治术+假体植入物重建+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辅助治疗:NX方案*6周期
二次手术行“右胸壁病灶扩大切除术”
晚期一线治疗:吉西他滨+
晚期二线治疗:
晚期三线治疗:SG*9周期,最佳疗效为临床完全缓解(cCR)
病例二:
患者女,54岁,免疫组化显示为ER(-), PR(-), P63点灶(+), CK5/6(+), HER2(1+), Ki67(70%),证实为TNBC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治疗:EC方案*4周期
手术和辅助治疗: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T方案*3周期
晚期一线治疗:肺部CT提示癌细胞转移不除外,TP方案(多西他赛+
晚期二线治疗:肺部病灶进展,改TP方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5周期,疗效评价SD;口服卡培他滨
晚期三线治疗:肺部病灶进展,患者入组云顶EVER-132-001研究,SG*14周期,最佳疗效评价为PR;因疫情影响中断给药一段时间转为PD,后继续SG治疗,病灶缩小
最后杨姣医生对病例总结指出:
不难看出,SG在这两例TNBC治疗中疗效显著;而安全性方面,在应用SG期间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白细胞计数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下降,偶见
大咖面对面
直播会现场,三位大会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红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涛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郝晓鹏教授,以及三位点评嘉宾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云涛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谢宁教授、广东省中医院许锐教授,针对每个议题与讲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专家指出,在这两个文献解读以及两例TNBC患者中,戈沙妥珠单抗这种新型ADC药物凭借其在靶点机制方面的差异,展现了治疗的绝对优势,可谓“
总结
作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2种系统治疗(其中至少1种为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TNBC成人患者的靶向Trop-2 ADC,戈沙妥珠单抗目前已获得了2022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指南权威推荐、2021版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HER2-转移性乳腺癌(mBC)指南推荐、2021版德国
文源:
1. Tarantino P., Corti C., et al. Immunotherapy for early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next decade. NPJ Breast Cancer. 2022, 8(1): 23.
2. Hope S. Rugo, Aditya Bardia, et al. Primary results from TROPiCS-02: A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of sacituzumab govitecan (SG) versus treatment of physician’s choice (TPC) in patients (Pts) with 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ER2-negative (HR+/HER2-) advanced breast cancer. J Clin Oncol 40, 2022
会议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