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4 10:34:01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高达20%的
Eprenetapopt(APR-246)是一种新型小分子药物,可选择性诱导TP53突变的癌细胞发生凋亡。有II期临床试验证明了eprenetapopt和
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
该研究是一项在美国八家医院进行的II期、单臂、多中心、开放标签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终点
主要终点是无复发生存期(RFS)以及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AE)和/或实验室异常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相关性。次要终点包括OS、非复发死亡率(NRM)、至进展时间、累积复发率(CIR)以及急性和慢性
研究结果
患者特征
患者于2019年9月13日至2020年11月9日入组。数据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27日。共有84例患者在HCT前进行了筛选,有55例接受了移植,33例(14例AML和19例MDS)最终接受了eprenetapopt加阿扎胞苷维持治疗。数据截止时2例患者仍在接受治疗。总体人口统计和疾病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临床疗效
中位随访14.5个月,中位RFS为12.5个月(95%CI,9.6-不可估计[NE]),1年RFS率为59.9%(95%CI,41.0-74.4;图2A)。中位随访17.0个月,中位OS为20.6个月(95%CI,14.2-NE),1年OS率为78.8%(95%CI,60.6-89.3;图2B)。1年CIR率为38.3%(95%CI,23.7-57.6;图2C),1年NRM为3.8%(95%CI,0.6-24.3;图2D)。中位至进展时间为15.2个月(95%CI,9.7-NE)。MDS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9.9个月(95%CI,5.7-NE),AML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NE(95%CI,7.7-NE)。
图2
安全性
安全性事件详见表2。最常见的(≥4例患者)≥3级事件是血小板计数减少(n=12,36%)、白细胞计数减少(n=12,36%)、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n=9,27%)、
表2
第一次给药后的30天和60天死亡率分别为0%和6%(n=2)。1例患者的AE导致疾病进展死亡(与研究治疗无关),1例患者在最后一剂研究治疗30天后死于疾病进展。
13例患者(39%)发生了GVHD(所有级别),分别有12%(n=4)和33%(n=11)的患者报告了急性和慢性(所有级别)GVHD。2例患者在研究治疗期间发生了3级慢性GVHD。
研究结论
在mTP53 AML和MDS患者中,HCT后使用eprenetapopt联合阿扎胞苷的维持治疗耐受性良好。在这一高危人群中,RFS和OS结果令人鼓舞。
参考来源:Asmita Mishra, Roni Tamari, Amy E DeZern, et al. Eprenetapopt Plus Azacitidine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P53-Mutant Acute Myel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