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高分综述:“外源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及诊治

2022-08-05 16:03:39来源:医脉通阅读:10次

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


“外源性病毒性肝炎”是指由除嗜肝病毒以外的(甲、乙、丙、丁、戊肝病毒及巨细胞病毒、EB病毒),仅在特定地区流行的病毒感染后出现的肝脏受累相关疾病,通常不呈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肝炎,唯一的症状可能是肝脏炎症。


0805 1.png


近日,Journal of Hepatology(IF:30.083)发表的一篇综述对“外源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及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研究背景


可引发“外源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中,病毒性出血热(VHF)病毒是最重要的类群,它们均属于有包膜的RNA病毒,主要来自沙粒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黄病毒科和丝状病毒科。

从无症状感染到危及生命的发热性疾病伴血管损伤,VHF病毒可导致极其多样的临床表现,其中,发热、肾功能衰竭和凝血病是感染VHF病毒后可能出现的典型三联症状。目前暂无针对VHF病毒的有效预防或治疗措施;且它可通过气候变化和国际旅行等在“非流行”地区传播,从而引起疫情大爆发。

本文探讨的可能引发“外源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特指VHF病毒,包括: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登革病毒、埃博拉病毒、汉坦病毒、拉沙病毒、裂谷热病毒和黄热病毒。


流行病学、宿主及传播途径


VHF病毒的流行区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可通过受感染动物的排泄物、蜱类、蚊类等作为传播媒介,从而引起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0805 2.png

图1:VHF在世界范围内的高发区域分布情况


表1:VHF病毒的宿主及传播途径

0805 3.png


临床症状及体征


大多数VHF病毒感染后初期仅表现为轻微的流感样症状,但后期可出现出血、休克等可危及生命的致命性表现。同时,除心血管系统外,VHF病毒还可以影响许多其它器官,其中通常就包括肝脏。


表2:感染VHF病毒后的常见临床症状及体征

0805 4.png


“外源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根据功能的不同,我们可将肝脏划分为3个区域:1区位于肝门静脉周围;3区位于中央静脉周围;2区位于3区和1区之间。

肝血窦是相邻肝板之间的腔隙,属于一种特殊的毛细血管,肝血窦的窦壁由内皮细胞构成,内有肝巨噬细胞,正常生理状态下,混合动脉和门静脉血液沿中央静脉方向流经肝血窦。

 

0805 5.png

图2:正常状态下肝窦的简化模型


在受到VHF病毒感染后,肝脏可能会发生以下三种病理改变:

A.肝细胞坏死/凋亡,且通常出现在中部或肝门静脉周围区域

B.可出现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和肝巨噬细胞增生

C.肝细胞中出现病毒抗原

 

0805 6.png

图3:“外源性病毒性肝炎”引发的肝脏常见病理改变


实验室检查


VHF病毒感染后,患者的肝酶水平通常会升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与“非外源性”的病毒性肝炎(如慢乙肝和丙肝)不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通常会超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推测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感染同时引发了(心) 肌炎而导致的。


表3:感染VHF病毒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0805 7.png


诊断、治疗及预防


血清标本PCR检测对VHF病毒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最敏感的检测方法。同时,IgM/IgG抗体检测也是一种合理的替代方法,但对于感染黄热病毒的患者来说,可能会存在交叉反应。

目前对于“外源性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以支持治疗为主(如补液及对乙酰氨基酚对症治疗),且大多数尚无疫苗可用于预防!


表4:感染VHF病毒后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0805 8.png


结语


“外源性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脏受累虽然有时是有限的,如感染登革/埃博拉/汉坦/拉沙热病毒的病例;但在感染克里米亚-刚果热/裂谷热/黄热病毒的严重病例中,肝脏疾病却广泛存在,了解这些病毒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出适当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van Leeuwen LPM, de Jong W, Doornekamp L,et al.Exotic viral hepatitis; a review on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J Hepatol. 2022 Jul 8:S0168-8278(22)02930-0.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