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大咖专访 求职招聘

病例分享汇 | 蔡清清教授点评:靶向治疗显神通,塞利尼索助力R/R DLBCL患者实现持续缓解!

2022-08-09 15:51:00来源:医脉通阅读:17次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呈弥漫性生长,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及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免疫化疗是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式,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HOP)方案在临床中使用普遍,但多数患者易出现耐药情况,且复发率高。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仍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塞利尼索(商品名:希维奥®)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选择性核输出蛋白抑制剂(SINE),以缓慢可逆的方式,特异性阻抑XPO1,通过多条通路介导发挥抗肿瘤作用。塞利尼索目前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R/R)DLBCL和R/R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SEARCH研究是一项单臂、多中心、开放性的II期临床研究,旨在评估塞利尼索单药治疗中国R/R DLBC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值此之际,医脉通特邀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蔡清清教授分享及点评已入组SEARCH研究的2例DLBCL的病例!


病例1:R/R DLBCL患者


患者,男,65岁,于2018年4月首次确诊为DLBCL(生发中心[GCB]型、伴双打击[DH]、国际预后指数[IPI]为2分、侵袭肠系膜区淋巴结、滤泡性淋巴瘤转化)


既往治疗方案及疗效


患者既往(2018年5月-2020年3月)经历三线治疗,治疗方案及疗效如下表所示:


1659618453531867.png


既往方案疗效总结:患者既往接受三线治疗包括免疫化疗方案和移植,最佳疗效为PR,但总体缓解时间较短,疾病进展速度较快。


入组前患者基线特征


入组诊断:DLBCL GCB型伴DH。


PET-CT:中腹部肠系膜区多个肿大淋巴结代谢活跃,考虑淋巴瘤浸润,SUV约9.5,较大者约1.2×3.3cm。


骨髓穿刺活检:未见淋巴瘤骨髓累及。


四线治疗


➤患者入组后,给予塞利尼索单药治疗(60mg,BIW,每28天为1周期)。


疗效评估:患者在第4-22周期的疗效评估中均为PR,于第23周期达到完全缓解(CR),至今共用药28周期,且第28周期患者仍为CR(见图1),无进展生存期(PFS)近27个月。


1659618519575402.png

图1 病例1患者疗效评估情况


➤塞利尼索用药剂量:塞利尼索起始剂量为60mg BIW,剂量下降原因为患者发生3/4级血小板降低,目前将药物剂量维持为20mg QW;过程中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艾曲泊帕/阿伐曲波帕;在第5周期剂量调整至20mg BIW,逐步减少预防恶心呕吐药物的使用,至第10周期后不再使用。


不良反应:血小板减少,但无因血小板下降导致的出血事件;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为1/2级乏力和胃肠道反应,经支持治疗可有效管理。


总结


该患者为R/R DLBCL患者且伴双打击,既往接受三线治疗均未能获得持续缓解,入组后接受塞利尼索单药治疗,最佳疗效为CR,目前已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缓解仍在持续中,PFS近27个月。


病例2:R/R DLBCL患者


患者,男,49岁,于2018年12月首次确诊为DLBCL(GCB型、腹腔淋巴结、IPI评分为1分)


既往治疗方案及疗效


患者既往(2018年12月-2020年9月)经历三线治疗,治疗方案及疗效如下表所示:


1659618653673782.png


既往方案疗效总结:患者既往经历三线免疫化疗方案,缓解程度较低,且缓解持续时间短,属于R/R DLBCL患者,后线方案药物选择有限,亟需有效安全药物以诱导患者持续深度缓解。


入组前患者基线特征


入组诊断:DLBCL GCB型。


PET-CT:腹腔部肠系膜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略活跃,考虑淋巴瘤浸润,SUV约8.1,较大者约2.8×1.3cm。


骨髓穿刺活检:未见淋巴瘤骨髓累及。


四线治疗


➤患者入组后,给予塞利尼索单药治疗(60mg,BIW,每28天为1周期);


疗效评估:患者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疗效达PR,10个周期治疗后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R),目前已进行至23周期,缓解仍在持续,PFS约21个月。


1659618702867732.png

图2 病例2患者疗效评估情况


➤塞利尼索用药剂量:起始剂量为60mg BIW,剂量调整原因为患者发生3级中性粒细胞降低;目前将塞利尼索剂量维持在40mg BIW。用药过程中给予升白针对症治疗;自第5周期起,未给予抗恶心、呕吐支持治疗,患者对塞利尼索耐受性提升。


➤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耳闷感,均为1-2级,经支持治疗可有效管理。


总结


该患者为R/R DLBCL患者,既往接受多种化疗药物均未达到有效持续缓解,入组塞利尼索单药治疗临床试验后,4个疗程疗效评估达到PR,10个疗程后疗效评估达到CR,PFS约为21个月,患者得到了有效、深度且持续的缓解。


蔡清清教授用药体会及点评


用药体会:入组SEARCH研究的病例1于四年前确诊为DLBCL-GCB型且伴双打击,既往经历三线治疗包括免疫化疗方案及ASCT均未获得持久的缓解。此类R/R DLBCL且伴高危遗传学异常的患者,由于对常规化疗不敏感且预后较差,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有限。我们结合患者既往用药经历及病史,综合考虑后使用塞利尼索单药方案,23个疗程后疗效评估达CR,现已接受28个疗程的治疗且缓解仍在持续中。入组SEARCH研究的病例2既往同样经历了三线治疗,使用了利妥昔单抗及多种化疗药物,但是均未获得深度且持久的缓解,在入组研究后接受塞利尼索单药治疗10个疗程后达到了CR的可观疗效,目前已进行至23疗程,患者PFS约为21个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点评: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及异质性。随着新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靶向药物的研发,改善了DLBCL的生存及预后,但仍有15%-25%患者出现治疗失败,20%-30%患者在一线治疗后会发生复发1。对于DLBCL伴C-MYC、BCL-2或BCL-6重排的DH淋巴瘤,其临床表现为高度侵袭性、化疗耐药、生存期短、预后差。早期识别此类高危DLBCL患者并给予个体精准化治疗是提升患者缓解率的关键。对于DLBCL伴DH或多线治疗后复发患者,常规化疗方案可能存在局限性,强化方案和新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疗效及预后。XPO1作为目前抗肿瘤明星靶点,介导多种蛋白和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输出。研究发现,XPO1在包括DLBCL的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突变或过度表达。塞利尼索作为全球首个全新机制的口服XPO1抑制剂,通过至少三条不同的通路介导抑制肿瘤细胞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细胞的存活。


目前多项塞利尼索治疗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SADAL研究是一项塞利尼索单药治疗R/R DLBCL的单臂、多中心、开放性2b期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27例患者的总缓解率(ORR)为28%,CR率为12%,其中GCB型患者ORR达34%。所有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9.3个月,其中达到CR患者的中位DOR达23个月2。基于塞利尼索独特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的良好结果,FDA批准塞利尼索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2线治疗的R/R DLBCL(包括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DLBCL),并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3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4推荐用于R/R DLBCL患者的治疗。


SEARCH研究是一项塞利尼索治疗DLBCL的中国注册临床研究,也是SADAL研究的桥接试验,旨在评估塞利尼索单药治疗中国R/R DLBC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病例1,2均入组了该研究,2例R/R DLBCL患者既往接受了三线治疗,未能获得深度持续缓解且在后线治疗的药物选择上受限,遂推荐进入塞利尼索单药治疗临床试验,在经过了4个疗程治疗后2例患者均达到PR,其中1例患者在23个疗程后达到CR,PFS约27个月,另1例患者在10个疗程治疗后达到CR,且PFS达到21个月左右,目前缓解仍在持续。相信随着后续临床研究结果的更新,能为更多DLBCL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蔡.png

蔡清清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组长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获第五界人民名医:优秀风范称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共发表SCI论著80篇,近5年以(共同)通讯作者在Blood,Leukemia,CCR等发表SCI论著18篇,主持多项国自然面上基金及省级基金


注:希维奥®为塞利尼索商品名。2021年12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了德琪医药的塞利尼索的新药上市申请,通过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且对至少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以及一种抗CD38单抗难治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 MM)。


2020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塞利尼索治疗二线以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除此之外,塞利尼索还获得多国批准,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


以上观点系专家临床诊断经验,文章中所涉及的案例为教学案例且已进行匿名化处理。


文章内容仅限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交流使用,如为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请主动退出浏览与阅读,否则由此产生的相关风险与后果应自行承担。


参考文献:

[1] Coiffier B,Sarkoz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R-CHOP failure-what to do? [J]. Hematology Am Sor Hematol Educ Program, 2016, 2016(1): 366-378.

[2] Nagesh Kalakonda, et.al. Selinexor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ADAL): a single-arm, multinational, muluticentre, open-label, phase 2 trial. Lancet Haematol. 2020 Jul; 7(7):e511-e522.

[3]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for B-CellLymphomas. 2022 Version 2.

[4]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备案号:京ICP备11011505号-33 版权:北京美迪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An error has occurred. This application may no longer respond until reloaded. Reload 🗙